唐太宗李世民上位后重用人才、虚怀纳谏,营造出了空前清明的政治氛围,保证了政治上的正确性、一系列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政策得以顺利实施。他即位后尽力求言,扩大谏官的权力,鼓励臣下向自己直谏。当时的朝中以魏徵最敢犯颜直谏,唐太宗李世民尽量克制自己,对臣子门的建议做到虚心采纳,像王珪、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等人都以敢于对皇帝提出建议而知名。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向他进谏的官员不下于35人,其中仅魏徵一人前后提出建议200多件,都切中了当时的时弊,对改进朝政很有帮助,大部分都得到了采纳。魏徵死后,唐太宗李世民曾伤心地说出了这句千古名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李世民爱惜人才、虚心纳谏的胸怀。现在常有人说李世民对魏徵一直都是引而不发,在魏徵去世后将他的墓碑推倒,其实魏征后来的结果主要是他陷入当时朝廷的内斗,和卷入太子李承乾谋反案等事情有关。唐太宗能够兼听众议,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这种君臣上下一心的友好关系形成了中国君主专制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唐朝中央朝廷在机构制度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个监区(道),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中央朝廷的行政效率,扩大了统治基础,唐太宗李世民还下令合并部分州县,革除了“民少吏多”的弊利,大大减轻了百姓的生活负担。唐朝时,实行群相制,朝中同时有多个宰相共同管理朝政,中书省的两个中书令,门下省的两个侍中,尚书省的两个仆射都是正牌宰相。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本人曾经当过二品的尚书令,所以之后其他的宰相官职都不敢超过二品,因此唐朝初年的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都是三品官阶,唐朝的官员,在官阶后面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在官职后面,加上参议朝政,实际意思就是当上宰相了。在当时,朝廷需要加强哪个方面的力量,就会在部门主官后面,加上宰相官衔,来平衡朝中的力量。唐太宗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措施也使得隋朝时期沿用的制度更趋于完善。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注重法治,他曾说:“国家的法律不是帝王一家的法律,是全天下认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法律制定出来后,皇帝也要以身作则,带头守法,维护法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他所执政的贞观时期,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当时社会上官员执法时铁面无私,但量刑时又反复斟酌思考,慎之又慎,李世民曾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死了便不能再活,因此执法时要务必要宽大,避免出现错判、漏判。”通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的法制情况良好,犯法犯罪的人数大大减少,被判死刑的更少。据史书记载,贞观三年,在全国范围内被判死刑的仅有29人,这一水平几乎达到了集权社会法制的最高标准。

贞观年间在军事上也是四方臣服,628年6月,朔方人梁洛仁杀掉了夏州割据势力首领梁师都后,主动归降唐朝,由此,唐朝实现了统一全国。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武功也达到了全盛,把唐帝国发展为了当时世界上东亚地区军事实力最强、文化最繁荣的国家。唐太宗李世民还大力推行府兵制,屡次对外用兵,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先后攻灭了突厥汗国、吐谷浑汗国、高昌、焉耆、龟兹等西域国家,并且将漠南、漠北、西域、青海等地纳入了唐朝的统治之下,还打败高句丽、吐蕃等国,使得唐朝声威远播。唐太宗李世民还很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四方服悦,唐太宗李世民本人被周边少数民族国家尊为“天可汗”,还专门为他修建了“朝天可汗道”,每年向唐室进贡,由此,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东方世界的国际盟主,国家得以步入太平。贞观年间的军事强大与历史上的汉武帝时期还有所不同,汉武帝长期用兵虽然名扬海内外,但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也耗费了巨大的国力和财力,据说汉武帝时期常年战争导致产生的流民就有两百多万,社会人口数量大降,但贞观时期不仅对外在军事上取得了成功,对内也使得百姓生活安定,这是极为不易的。

唐太宗李世民从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农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他积极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强调国家要以民为本,他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话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唐太宗即位之初,下令对百姓们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他爱惜民力,从不轻易征发徭役,就连他自己,本身患有呼吸系统疾病,不适合长期居住在潮湿阴冷的地方,但他做了皇帝之后一直在隋朝的旧宫殿里住了很久,没有大兴土木为自己修缮住所。在经济上特别关注农业生产,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对开垦荒地者进行奖励,免去农民多余的税负,使农民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劳作,使得耕作顺应时节、衣食尚有结余,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通过积极发展农业来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下令对受灾地区的农民免除租赋,开仓放粮及时进行救济,还紧缩政府机构机制,节省政府开支,减轻人民的负担。通过“互市”从周边的少数民族手里换取大批牲畜用来农耕。

历朝历代以来,为了维护统治稳定,君主专制王朝的经济特征都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商人的地位比农民要低好几个等次,这种制度在维护统治稳定的同时,也导致君主专制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到了贞观时期,社会上不再歧视商人,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积极倡导下,贞观时期的商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当时世界著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都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今广西和广东、越南北部和中部)、广州、明州(浙江宁波)、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四川成都)和西北的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等,国家的商业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此外,还开拓了对后世乃至今天都产生极大影响的“丝绸之路”,“丝稠之路”也发展成了当时整个世界上的黄金走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