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梅尧臣讲起故事来,绘声绘色。

佛传所载,释迦牟尼前世为印度阎浮提国王摩诃罗檀那的三儿子摩诃萨埵。一日,三兄弟入山狩猎,见一母虎领着数只幼虎,觅食无着,饥饿难忍,将食幼虎。摩诃萨埵恰好行经此处,见状不忍,为救虎命,决心以身饲虎,于是置身虎前,任其啖食。

但因虎饥饿太甚,连撕咬的力气都没有了。看那形势,倘若再不填饱肚子,这条生命指定坚持不了太久,也许一日之内,也许转瞬之间,它将一命呜呼。

眼睁睁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的面前,因自己的漠视而终结,萨埵太子实在是于心不忍。他觉得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

萨埵太子便爬上悬崖,以干竹刺颈出血,投身崖下,以身饲虎。

饿虎吮血后精力逐渐恢复,再食萨埵太子之肉血,遂得以延续生命。

同行的萨埵太子两个哥哥十分悲痛,即刻驰马回宫,将此事禀告父王和母后。

国王及王后急忙赶至山谷,虎已远去,仅余摩诃萨埵的尸骨,不禁失声号啕,悲痛欲绝。

萨埵太子的两个哥哥收拾萨埵太子遗骨,为之起塔供养……

在此讲述过程之中,梅尧臣的语调儿变得低缓、深沉、柔和,一开始的时候欧阳修对此尚未察觉,只是觉得有些异样,过了一段时间才注意到他的语调儿。

欧阳修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迷离和凄怆,这让他分外好奇。仿佛是,随着自己的讲述,他整个人都已经沉浸于那个故事中去了。

而他的面容呢,一时竟如梨花儿般的粉白。

欧阳修的心头不禁为之一紧,就想把他从故事当中拉回来。便说:“我还没有见到过如此奢华,如此大气派的营造,这要耗费多少国帑啊。”

梅尧臣说:“唔,是啊,算起来,用工达八十余万个呢。”

欧阳修说:“国力总是有限的,而且需要不断充实。佛事占用这么多的民力资源,看那第三层的帝后礼佛,连后宫竟也向佛了,举国如此,不尚耕织何以维持,想国运不衰也难啊。”

梅尧臣说:“修兄所言极是。回头想想,北魏之速亡,颇与佛事有关呐。”

两人将目光一齐投向释迦牟尼所有侍立二弟子、二菩萨。二菩萨含睇若笑,文雅敦厚。左右壁还各有造像,都是一佛、二菩萨,着褒衣博带袈裟,端立于覆莲座上。

欧阳修说:“这种服饰,颇有中原古风,依我看根本就是汉人的啊。”

梅尧臣说:“是的,北魏时期崇尚以瘦为美,所以主佛释迦牟尼面颊清瘦,脖颈细长,体态修长。由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所以洞中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那种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