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得胜归来,整个咸阳城热闹非凡。大街小巷都在谈论着秦军大败匈奴的战绩,酒肆中更是人声鼎沸,仿佛胜利的喜悦已经浸透到了每一个秦人的心中。白起率军凯旋,步入咸阳宫的大门时,秦王早已在殿前等候,身旁站着的文武百官无不露出敬仰的神色。王座高处,秦王面含微笑,目光灼灼。
“武安君凯旋,功不可没!”秦王赞道,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每一个字都带着对白起的褒奖。白起听罢,垂首跪地,“此皆是王上圣明,臣不过是领命行事。”
殿内顿时掌声如雷,一片臣服之声。然而在这喧嚣中,张述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他扫视四周,注意到范雎的脸色依然淡然,甚至带着一抹难以察觉的冷笑。张述心中一紧,深知这场胜利并不能掩盖朝堂上暗流涌动的局势。
几日后,范雎开始不动声色地展开攻势。他没有选择直接与白起对抗,而是运用手中舆论的力量,将矛头悄无声息地指向了白起的功劳。宫内外突然涌现出不少关于“功高震主”的言论。有人暗中散布消息,白起连战连胜,威震天下,甚至有臣子在私下议论是否功高难封。朝中本来就有几位与白起不和的大臣,趁机向秦王进言,隐晦提及“武安君虽立下赫赫战功,但若不加以约束,恐将有不臣之心”。
这些言论犹如春雨润物,无声无息地在秦王心中播下了怀疑的种子。秦王开始对白起的态度变得复杂起来,每次召见时神情愈加深沉,似乎在权衡着什么。这种冷淡的变化虽然微妙,但对于心思缜密的张述来说,却显得异常明显。他知道,秦王已经在范雎的言论攻势下产生了动摇,而白起还浑然未觉。
张述心中忧虑重重,几次尝试与白起提及此事,却见白起仍沉浸在胜利的余韵中,对朝堂中的风向并不在意。白起多年在外征战,习惯了用战场上的荣誉来平息一切争端。他向来深得秦王的信任,认为范雎不过是庸人自扰。张述却不敢掉以轻心,他深知范雎从不轻易行动,一旦出手必定有深谋远虑。
“将军,”张述终于忍不住,在白起府中找到机会开口,“最近朝中风声有变,范雎正暗中挑拨人心,企图离间您与王上之间的关系。”
白起抬头,微微蹙眉,但随即露出一丝不屑,“范雎不过是个小人罢了。他纵有心机,难撼我功绩。”
张述摇头,语气凝重:“将军,范雎虽是小人,但王上耳中不容杂音。他已屡次在王上面前提及您的威望过高,若不提防,恐有后患。”
白起沉默片刻,神情有所松动,但依然坚定:“我白起为国征战多年,心中无愧,范雎能奈我何?”
张述见白起依然执拗,心中暗叹。白起有勇无畏,行事光明磊落,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能屡立奇功,但在面对朝堂中的权谋诡计时,却显得过于直率,缺乏防备。他知晓此时再多言也无用,只能劝道:“将军,暂时不可轻举妄动。范雎既已暗下手脚,必有后招。我们不妨暂避锋芒,静观其变。”
白起点头,心虽未完全接受张述的忧虑,但对张述的忠诚却从未怀疑。于是,他决定暂时收敛锋芒,不在朝堂上主动表态,以期稳固当前的局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