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团圆饭正在准备着。
厨房里,张秀兰忙得不亦乐乎。一旁的父亲则在帮忙择菜洗碗。锅里冒着热气,香味飘满了整个房间。
“妈,这佛跳墙的味道真绝了!跟小时候吃得一模一样。”陆子斌探头进厨房,忍不住吸了吸鼻子。
“馋了就再等会儿,快好了。”张秀兰一边忙着盛汤一边回答,“难得全家团圆,我可得好好露一手。”
陆彦彦端着盘子从厨房走出来,调皮地说:“妈说得对,这些都是你小时候爱吃的菜,不许挑食哦!”
“你就知道拆我台!”陆子斌笑着拿起筷子假装要敲她的头。
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了圆桌:鱼丸、佛跳墙、鸡蛋饺子、清蒸鲈鱼、八宝饭、八宝芋泥、白斩鸡、炸肉丸子……每一道菜都精心准备,每一种味道都承载着家的记忆。
全家围坐在一起,张秀兰端起酒杯:“来,干杯!祝我们一家人新年幸福,身体
健康,事业顺利!”
“干杯!”兄妹俩异口同声地应和,笑容灿烂。
电视里的欢声笑语溢满了房间,姜昆、侯宝林等知名演员的生动表演,不时夺走大家的眼球。
吃过饭后,张秀兰和丈夫坐在沙发上,兄妹俩则在收拾碗筷。看着厨房里两人
默契的配合,张秀兰的目光不由得深了几分。
她发现,陆子斌看陆彦彦的眼神里多了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那不是普通兄妹之间的亲情,更像是夹杂着深情的眷恋。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俩孩子最近有些不一样了?”张秀兰低声问丈夫。
“你多心了吧?不就是兄妹感情好一点嘛。”丈夫摆摆手,语气轻松。
“希望是我多虑了。”张秀兰叹了口气,低头陷入沉思。
细心的妈妈在除夕家宴上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细微变化。哥哥的眼里的陆彦彦已经不是单纯的‘妹妹’了。
妈妈心里暗自掂量着,“是到时间告诉孩子们彦彦的身世了。”
吃完年夜饭,妈妈在茶几上放满了瓜子、糖果,蜜橘、苹果、香蕉等。
家里暖黄的灯光让人倍感温馨。张秀兰从茶几上拿起一盘瓜子放在兄妹俩面前:“来,咱们边吃边聊。妈妈给你们讲个故事。”
“好啊,我从小最爱听妈讲故事了!”陆彦彦一边剥橘子递给妈妈嘴边,
“妈,你怎么这么严肃?”陆子斌脸上满是疑惑。
“其实,关于你们的身世,我有些话藏在心里很久了,今天是时候告诉你们了。”张秀兰放下手中的杯子,目光复杂地看向他们。
客厅瞬间安静下来,兄妹俩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和不安。
“彦彦,你并不是我们亲生的孩子。”
张秀兰的声音轻却清晰,“二十多年前,你的生母张秀兰是同村长大的好闺蜜。那时,她到她父亲厂里上班,我嫁给了你爸爸。……,有一天,突然接到老村书记的长途电话,......”
妈妈娓娓道出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冬天。
雨中的南方车站上,南方的小雨似一层薄薄的湿纱,悄无声息地笼罩着整个火车站。站台上的铁轨被雨水冲刷得透亮,映出模糊的灯光。张翠姑站在站台边,身上的衣服早已被雨水浸透,贴在身上湿冷难耐。
“南方的雨,比北方的雪更叫人难受。”她喃喃自语,嗓音沙哑。
周围人来人往,行色匆匆。她用尽力气挤出人群,站在车站大厅外的台阶上,抬头望着雨幕中朦胧的街道,心里生出一阵迷茫。
这是张翠姑第一次离开东北,第一次独自面对陌生的城市。她的视线扫过眼前的街道——低矮的楼房、潮湿的路面、来往的雨伞,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她的目光最终落在站口附近停着的几辆马车上。马车夫们戴着斗笠,穿着粗布雨衣,正懒散地靠在座椅上抽烟,时不时朝车站这边张望,像是在等待客人。
张翠姑心里盘算了一下,身上的钱所剩无几。为了节省,她没有选择汽车,而是决定坐马车去姑姑家所在的村子。
她走向一辆马车,站在车夫旁边,小心翼翼地问:“大哥,去云水村,多少钱?”
车夫抬眼打量了她几秒,目光扫过她湿漉漉的衣服和怀里的孩子,脸上露出几分不耐:“云水村?有点远啊,得三块。”
三块钱,对现在的张翠姑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她犹豫了一下,小声试探:“两块,行不行?我真的……”**她声音越来越小,手指紧紧攥着兜里仅剩的几张票子。
车夫哼了一声,似乎不耐烦:“两块就两块吧,赶紧上车。”
张翠姑如释重负,点头道谢,费力地爬上车厢,把孩子护在怀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