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贤不察其能,用人不疑其才,外乏良将,内缺智囊,此乃气节有余而能力不足之弊也。
此类官员,于六部之中或可胜任副职,若独当一面,恐难负重任。崇祯帝心镜如明,洞悉无遗。
最终,议定范景文、熊文灿、吴甘来等贤能之士入阁,内阁人数罕见地增至九人,一时人才济济。
正当崇祯欲散会议,忽闻小黄门急报,王承恩耳畔低语,旋即面露喜色:“皇爷,皇后娘娘添丁进口,大喜之事也!”
"龙裔降世!"王承恩喜上眉梢,一语惊四座。崇祯帝闻言,手中茶盏微颤,几欲脱手,心中波涛汹涌。虽子女绕膝,然此番皇后腹中之子,乃是他异世初为人父之喜,意义非凡。
"退朝!朕有要事需理。"崇祯难掩心中喜悦,匆匆宣布散会,言辞间尽显急切。陈奇瑜与毕懋康相视一笑,默契十足,皆心领神会。
温体仁领众臣,齐声恭贺:"陛下龙恩浩荡,再添龙子!"语毕,崇祯已迫不及待,龙袍轻拂,疾步如飞,直奔坤宁宫而去。
坤宁宫内,喜气盈门,宫女穿梭其间,面含春色,皆因皇后诞下龙子,恩泽广被。崇祯匆匆而至,宫女们慌忙行礼,他却无暇顾及,直奔内室。
周皇后秀发微湿,容颜略显疲惫,却难掩母性光辉。"陛下亲临,臣妾不胜惶恐。"她欲起身行礼,却被崇祯温柔制止:"爱妃安卧,朕来相伴。"
望着眼前佳人,已为皇家开枝散叶,屡历生死边缘,崇祯心生怜爱,更添几分柔情。"此子无论是男是女,皆是朕之珍宝,爱妃且安心休养,朕已命尚膳监备下滋补之物,亲自侍奉于你。"
周皇后闻言,羞赧低语,心中暖流涌动。"袁妃妹妹亦将临盆,陛下当多留意。"她轻声提醒,言语间流露对姐妹的关怀。崇祯略感尴尬,笑言将赴军营,实则欲为皇室安宁多尽心力。
谈及后宫之事,崇祯笑言:"军中虽苦,却是国家之根本,非朝堂文弱可比。"周皇后闻言,虽有忧虑,却也知夫君用心良苦。
参汤奉上,崇祯亲手喂之,周皇后泪光闪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陛下与家父,是臣妾此生唯二喂药之人,家父身处困境,臣妾心忧如焚,望陛下开恩。"她轻声恳求,哀婉动人。
崇祯闻言,心中五味杂陈,终是软语安慰:"皇后之言,朕岂敢不从?周奎之事,自有分寸,爱妃勿忧。"他深知岳父非善类,但念及皇后情深意重,终是不忍伤她分毫。
此番对话,尽显帝王柔情与后宫情深,亦见崇祯治国理家之不易。家事国事,交织成一幅复杂而生动的历史画卷。
然而,彼等之行,无异于逆风扬尘,国丈之位,却行悖逆之事,实乃皇恩浩荡之辱。略施惩戒,以儆效尤,待新政曙光初现,朕自会网开一面。府邸倾颓,爵位亦将尘封,既出身布衣,便复归平淡,此朕之宽仁极致矣。
“陛下隆恩浩荡,臣妾感激涕零。”周皇后泪光中带着笑意,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深知,能保父兄性命,已是上天恩赐。
“你我夫妻,何须多言谢字。”崇祯皇帝温柔以对,情深意切。
忽而,周皇后转悲为喜,俏皮道:“陛下,何不赐吾儿一名,以表天恩?”
崇祯皇帝略一沉吟,笑道:“此子便名朱慈昭,昭如日月,光明磊落。”
周皇后闻言,却略显迟疑:“陛下,依祖制,此辈名中应含火字,恐有不妥。”
崇祯皇帝爽朗一笑,不以为意:“辈分无误,五行之说,不过虚妄。朱慈昭,定矣!”言罢,似有对先祖繁琐规制之微词,暗含几分不羁。
提及太祖遗训,崇祯皇帝心中暗叹:先祖命名之繁琐,既定辈分,又拘五行,时至今日,字库枯竭,宗室无奈自创,实乃滑稽之至。
数日间,崇祯皇帝政务之余,多留连后宫,晨昏定省,与周皇后共享天伦,亦不忘关怀其他身怀六甲的嫔妃。时光荏苒,周皇后渐复康健,崇祯终定下行程,西山大营,势在必往。
临行之日,崇祯皇帝身披明式山文甲,英姿飒爽,天子剑横腰,跨下白马雄壮,日光之下,更显帝王之气,令初见的左良玉心生仰慕,暗自赞叹:“真英雄也,当效法之!”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