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辉带着战士们在夜色中行走在一条小路上,万籁俱寂,只有战士们的脚步发出的沙沙声。自从接到卢善元的命令,受命他与米援东组建北上支队以来,他一直处于亢奋之中,刚刚与米援东商量好部队组建事宜,就把以后的工作交给了米援东,自己带着原本的警卫连北上了。

他在卢善元旁边呆的时间太久了,看着以前的战友慢慢都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他还当着一个小小的警卫连长,即使他这个连长在级别上是营级,但他一直觉得如果把自己放在野战部队,自己绝不可能仅仅是营级干部。果然,一外放就成了旅级干部,虽然只是个副旅长,作为米援东的助手,但他现在信心满满,北上之前,卢善元专门与他谈了许久关于组建敌后根据地的要点,让他的脑洞大开,心中幻想着一到北地后如何组织九山王王俊所部,四处出击袭扰清军粮道,甚至攻城拔寨,为抗清事业立下头功,回去后大都督如何后悔不早点放他出来到战场上。

他知道卢善元对他的支持还是很大的,此次不但让他率着原来的警卫连全连出来,把手中的家伙全部带过来,要知道警卫连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全军最好的,他们用的清一色是最新研发的三式步枪,这种步枪最大的好处是装备了一个弹匣,里面装弹十发,不象二式步枪需要手动装弹,总体来说新步枪比二式步枪的射速至少快了一倍,而且更换弹匣更快更方便。

他们的目标是穿过淮安府与衮州府交界的平原,进入抱犊山区,想办法找到王俊。整个抱犊山区大大小小几十个山峰,其中九个险要的山峰都被王俊的部下所掌控,建立了九个山寨,所以王俊就自称九山王,当然,官府对他们的称呼是九山贼。

王俊,字小吾,费县梁邱人,崇祯十三年,费县因连年受到旱灾及蝗灾影响,偏偏此时官差还来收赋税,王俊一怒之下打死官差,带着饥民上山造反,附近的乡民纷纷响应,很快聚集了万余人,王俊率众截劫了江南运往北京的饷银,官府多次派兵围剿,但由于王俊占据了地形优势,再加上周边的百姓都支持他们,几次围剿都告失败,王俊的实力也越来越强。

崇祯十五年,清兵入关攻破兖州府,当时的鲁王朱以派遇难,朱以海则幸运的带着鲁王府的家眷逃出兖州来到滕县,组织了南逃的明军溃兵抗清。清军南下后无恶不作,王俊遂与朱以海合作共同抗清,双方相处得还不错。

直到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朱以海撤离了山东,原本想着带王俊一起离开,但王俊怎么可能放弃自己的大好基业?两人依依惜别,至今已经两年有余。朱以海归顺南京当了一个闲散的宗人府府正后,曾经多次提出可以负责联络王俊,但当时中间隔着淮扬,实在不便。待听到淮扬收复之后,朱以海就连续多次来信找卢善元提及此事,此刻马辉的手中就拿着朱以海的几封亲笔信。

马辉相信凭借着这几封信,王俊一定会配合自己的行动,到时建立一个兖州府东南部大根据地,向西可以截断清军的运河后勤大动脉,为取得淮扬大会战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到时自己就能名正言顺的得到大都督的表彰了!

春天的夜晚还是很凉快的,微风吹过,正是行军的好时候。他们从骆马湖北面下的船,今晚的目标是七十里外的艾山,过了艾山就进入了山东地界。由于保密的需要,也为了尽量不引起清军的注意,他们采取了昼伏夜行的策略,好在战士们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这种夜间行军并不觉得艰苦。

到了天刚猫猫亮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山,马辉手一挥,大家就沿着山道钻进了山中,休息一上午后,他们就要穿过艾山,准备进入山东,这一支小部队虽然人不多,但马辉并不害怕遇到清兵,以他们强大的火力,即使碰到十倍于己的敌人也一定能击败,不过能不动手尽量不要动手,毕竟能携带的弹药有限,在米援东带着兵马北上之前,根本得不到补充,万一弹药打光了,那他们就只能与敌人拼刺刀了。

马辉的搭档此刻正在与老上司秦武扯皮,北上的部队以侦察兵和骑兵为主,侦察兵两个营,卢善元已经帮着从二军、三军抽调过来了,骑兵则以自己的老部下为主,但他们是隶属于五军的,秦武就不乐意了,他们正在准备争取渡洪泽湖之战的主力,渡湖之后,骑兵就是利器,怎么舍得分出一个营给米援东带走。

好说歹说,秦武终于答应调拨给他一个营,不过他也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让他把自己的哥哥带上。原本秦武是想着让秦文南下与马氏会合的,一是哥哥还带着伤,二是他自己的饷银也足够。

但秦文却无论如何都要留在军中,这让秦武很是尴尬。由于命运的不同,秦文等人并没有接受过新军训,会显得与明军格格不入。最关键的是自己已经是军长了,但哥哥却只能在底下当个小兵,虽然他有任命营以下军官的资格,但他哪敢公器私用啊!

一直带着自己的哥哥成为自己部下,让秦武很是别扭,正好米援东要北上,他就想着让哥哥也跟着去立些功劳,当然最主要的是秦文是十多年的老侦骑,经验丰富,或许北上更能发挥他的特长。

秦文一听这个安排,自然是高兴的,当即回去与几个兄弟说明情况,愿意去的跟他去,不愿意的他想办法安置,结果兄弟们都愿意去博个前程,除了王德发腿伤未愈外,秦文带着十个部下向米援东请战,愿意前去侦探。

几千人的兵马特别还有骑兵,自然不可能象马辉一样悄无声息的潜入,所以他们是光明正大的北上,最好还能开辟一条补给线出来。当然,这要具体勘察后再定。

马辉北上已经两天了,也不知道走到哪里,派一个小部队接应也是正常的事情,米援东又给秦文安排了一个排的骑兵,总共六十余骑作变先导,他自己则率着大部队跟进。

送走哥哥后,秦武也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登陆战了,陈金勇和厉江雲的队伍稍后过来,他必须在他们渡江之前带着队伍先渡湖,开辟一个登陆场地。船队已经就绪,除了水军二师、三师部分军舰外,大部分是民用的船只,东岸已经由工兵营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临时码头,战士们正在有序登船。

见秦武过来,许嘉应和卢象观迎了上来,“老秦,骑兵与一旅已经差不多都上船了,等下你在这里坐镇,我跟幼哲兄先走一步。”这本来是原先议定好的,秦武自然没有意见,不过他还是提醒道:“据大都督所言,对面有我们的探子,尽量不要误伤了。”

许嘉应点点头,不过他也不以为意,大军之下,自然以保护自己士兵的性命为先,如果先行一步的胡永富不能跟探子取得联系,水军的炮击还是会如约而去。

此时的胡永富已经在淮河口南岸龟山边一个芦苇荡中的小湾中焦急的等待着,这是他跟陈龙接头的地方,每次他都会在这里等候陈龙的到来,与陈龙聊一聊进展情况。

据陈龙描述,他现在根据指示,只谈明军那边的情况,包括物价、福利待遇、对俘虏的待遇等,绝口不谈加入明军的事情,这样相对风险就小很多,短短十来天时间,他跟他的手下已经与几十位老乡和朋友聊过了此事,据他估计经由这些人又外传,估计至少半个军中之人都知道了此事。

本来按计划他应该逐步留意一些主动找他了解情况的人,相对比较可靠的人,慢慢引诱他们投降,不过此次军部攻击令一下,这些动作都得加快,陈龙必须冒着暴露的危险把可能投降的人带离营帐,否则他们将受到大炮的轰击。

本来按照许嘉应的意思,这些人也不必太过在意,万一陈龙不小心说漏了嘴,反而暴露了我军的攻击意图。不过,胡永富坚持认为陈龙做事小心,绝不会泄露机密。另外,整个龟山处的守军不过区区两千余人,其余部队都在三河与陈余的守备军在对峙,即使泄密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抽调别的军队过来。

秦武却认同胡永富的想法,他也曾是降兵,很理解这些清兵其实很是可怜,他们并不知道为何而战,平时只知道服从自己的长官,但长官偏偏是趴在他们身上吸兵血的人,一旦他们投降后,大部分很快就会死心塌地的反对清兵。

同时,清兵现在的队伍人数实在是多,一大半可能都是抓的壮丁,实在找不出他们该死的理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