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刚建国没多少年,这个时候的很多地方,其实相对来说经济都还不是很发达,战后生产恢复情况也没有那么理想,尤其是当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过的地方。

没恢复过来的不光是经济,还有人口也一直没有得到有力恢复。

彭泽县的县城街上,远没有后世的那般繁华和热闹。但作为县城,人口密集程度要远高于乡下,街上还是有不少的人在走动。

杨津正悠哉悠哉的在街上逛着,也趁此机会可以沉浸式的体验一下穿越生活,看看这些古人们集市上都卖的啥,吃的啥。

可转了一圈,发现也不过是一些卖生姜,芋头,以及少许小青菜等等,以及一些卖烧饼馒头的小摊小贩,唯一昂贵的东西,也不过是卖一些江里面打上来的鱼和现杀的猪肉。

再也没有更多更复杂的菜肴了,满是失望的,踱着脚步回去,却发现知县彭叔大,满脸热情的招呼着他开始坐着上桌,脸上别提有多热乎:

“贤弟呀,你来我们这边,怕是还没吃过我们这边的土特产吧?来来来,也尝一尝我们这边的灯盏粿,以及千层糕,哦,对对,我听的你是铅山来的,特意让人去买了点米粉,烫着吃,可好吃了!快来尝尝……”

张丹青尴尬的搓了搓手掌,其实这些东西在铅山也能看到,所谓的灯盏粿,就是用大米加水磨成汁,和以艾草,然后做成灯盏形状,在里面放上馅料,并不包粿和封闭,蒸好就可以食用,千层糕也是同理,放在蒸格上面,每蒸好一层,再倒上第二层米汁,倒也颇有家乡风味。

彭叔大旁边的一个少妇,抱着个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招呼的客人,旁边更有一个穿着浅绿色的纱裙女子,笑盈盈的给杨津正倒上了酒水,甜甜的蹲身一礼:“先生还挺慢用!”

杨津正点头,连忙称不敢,旁边的彭叔大哈哈大笑,指着那个浅绿色纱裙的年轻女子,说道:“杨先生,这位是我家小妹彭玉婷,小妹啊,这位是进京赶考的杨津正杨先生,他的一身破案本领高明着呢!连连帮哥哥破了不少大案,将来哥哥若是能往上面挪一挪,多半就要拜他所赐了!”

听得自家哥哥如此推崇眼前的这个书生,彭玉婷赶忙又给他挑好了一盘灯盏粿,恭恭敬敬的递到他面前:“先生,这些日子辛苦了,家常吃食,有些上不得台面,还请先生莫怪!”

连连摆手,杨津正口中连呼岂敢岂敢,谦恭的和彭叔大碰了一杯,压低声音说道:“大人多年在官场之中,对于官场的规矩和一些门路,想来是比小弟更为精通和了解的,说不定小弟他日还要向大人多多请教!”

哈哈哈,知县彭叔大不以为意的挥了挥手,把自己的胸膛拍得咚咚直响,豪爽的向杨津正承诺说道:“贤弟只管放心,以后等你上京赶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但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尽管来问我这个做哥哥的,我竟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呀,愚兄做官多年,就这么跟你说吧,官场上的规矩啊,水简直不要太深!

以后抽个空,这里头的弯弯绕绕和门路,我都一一讲给你听。就凭咱俩的交情,我走过的弯路,自然不可能让你再走一回,在官场之中呀,如果有人给你指点迷津,那足以让你少走好几年的弯路!!”

眼见面前的杨津正,津津有味的听着,知县彭叔大更是越说越起劲:“就比如说本朝官员的俸禄吧,一个知县也就正七品,一年的俸禄也才八十四石,每个月能拿到的也就七石粮食,这要是搁在寻常的平头百姓身上,倒也吃喝够用了,俸禄自然也谈不上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