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疆土上,有一条绵延了几千年的古道。

这古道东西纵横万里,在这片土地上不知造就了多少个时代的辉煌。

至于那鼎盛时期的华夏,虽然靠着文明科技的造物飞速腾飞了商业,完成了十几个朝代都完不成的产业进化,但这条古道永远都是这盘根错节的巨大国度最后的保障——

一如那场所谓的“天罚”之后,华夏硬是靠着这条古道在瞬息万变的形势里硬生生挤出了如今的东方王朝。

这条路,曾经被称为“丝绸之路”,现在则是叫做“万里龙髓”。

而坐落在华夏西极的最后一关,也正如一把利刃横在了这龙髓道上——

玉门关。

这是华夏西北部最为坚固的关口。

同时,这里也是华夏向着西方开启的唯一一道关卡。

于是,玉门关上,军纪一片井然。昼夜不断地,皆有军士换岗放哨,为华夏守出了个太平。

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在面对如今华夏这样一块肥沃的商业土壤之时,即便是时局动荡如斯,还是有诸多的西域客商用着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到这玉门关下做着繁杂的交易。

于是,玉门关下,却是一方纷杂乱市。

当然,也没有什么商人会选择真的去玉门关下顶着那华夏边防军的眼色和弓弩做买卖。

所以,这玉门关下的闹市自然是隔着玉门关还有个七八里地的距离。

因为往来商贩的贸易繁多,这里甚至已经自然形成了一个小镇的样子。

往来的商人旅客都称这里为“瓦地”。

实际上,这种说法最先是从那些波斯商人口中传出来的,而“瓦地”最原本的含义,则是“绿洲”。

不过,也没人会去在乎什么本来含义,身处这个时代,人们更愿意去接受那些表面上的,不用费心思去理解的东西。

所以,“瓦地”便也就成了“瓦地”。

瓦地的中心是一个四层的高楼样建筑,因为地处边界,所以能利用起来的资源和工匠都很有限。

于是,比起外周那些七零八落的帐篷还有那些由干枯杂草和泥巴堆砌起来的马棚来说,这座由石头,沙土和破旧的模板堆起来的四层楼在这里已经算是最气派最坚固的建筑了。

四层楼的最下层的空间是个看起来像酒馆的地方,里面横七竖八,零零落落地摆着许多桌椅。

这些桌椅大小和形状都不尽相同,甚至你如果仔细地看看,那些个阴暗角落里也能莫名其妙地塞着一张巴掌大小的木板,旁边还能放下个砖头磊起来的板凳。

当然,还有那些直接铺在地上的一块破布,在某种意义上也能当成个“桌子”用用。

如此一来,这层看似不大的地界上,竟是生生有着三四十张桌子。

此时日头正盛,那些行路商人们当然不会选择顶着个大太阳的同时还要走在那热得烫脚的戈壁古道上。

所以,现在这酒馆里的四十来张桌子当中已经有一大半被人围坐上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