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选《边城》,不为情节,说实在的,其实它没什么情节,若比较蓝星的网文,它半个爽点也无。

不为湘西如诗如画的风土人情,他也不了解苗族。

只是因为,爱其漂亮的句子。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白日里无事,就坐在门口做鞋子,在鞋尖上用红绿丝线挑绣双凤,或为情人水手挑绣花抱兜,一面看过往行人,消磨长日。或靠在临河窗口上看水手起货,听水手爬桅子唱歌。”

“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

……

字字句句,仿佛能沁到人的心坎里去。

他也爱《红楼梦》,只读前八十回,爱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尽管它被余光中批得一无是处,尽管韩寒说它堆砌辞藻,华丽空洞。是否“华丽空洞”他不清楚,但这“堆砌辞藻”却是他的最爱。

没办法,他就是这么肤浅的一个人。

也是因此,他将《边城》几乎翻烂了,现在写到纸上,自然是十分的流畅。

一个上午,三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三章,八千多字,写字的手累得几乎要脱臼。

趁着吃饭的时间邮寄了出去。

还是投给了《获得》,毕竟里面他现在也算是有熟人了。

再次回到办公室,又要继续写小品。

顾北选的是赵本山早期的作品《如此竞争》。

这是巩汉林的成名之作,赵本山却因其瞎子的扮相,惹来不小的非议。

非议不非议,就不是顾北需要考虑的事了,只要任务完成了就行。

这时顾北的写字速度明显比上午慢了许多,由于手腕酸痛,中途不得已休息了十几分钟,直到下午三点才全部弄完。

看着完成的稿纸,顾北瘫软在椅子上,一动不想动。

不禁怀疑,自己是不是搞错什么了。

他这辈子是要躺平的,是要摆烂的,是要提前四十年过起退休生活的。

怎么会把自己搞得这么累?

有些无语地看着天花板,静静地发起呆来。

此时此刻,买电脑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不知过了多久。

路长远的脸突然映入了眼帘。

“二舅——”

“什么二舅,跟你说过多少遍了,工作的时候称职务。”

“好的,二舅。”

“……”

路长远看着桌面上的草稿纸,问道:

“写好了?”

“嗯,刚写完。”

路长远拿起稿子看起来。

不一会,皱眉道:“光绪是哪一年?”

顾北那个汗啊,只顾着抄了,有些BUG忘了改。

大清在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

他装模作样地探头看了下稿纸,即刻想到了对策:“哦,写错了,应该是光宅。”

一字之差,顾北一下子把卖十三香的爷爷从清朝捅到了唐朝。

万幸,后面没出什么问题。

路长远看完给出了三个字的评语:“还不错。”

小品若分类,可以分成人物派和语言派。

语言,大多指的是那些比较有特色的方言,譬如大兵,譬如郭达——

人物派则更注重人物的性格。

《如此竞争》便是如此。

赵本山扮演的卖报人奸滑无赖,口若悬河,还霸道,巩汉林扮演的十三香小贩,性格老实,被卖报人挤兑,大部分只能招架承受,气不过了才敢使点小手段。

角色贴近生活,巩汉林的执拗,使得两位角色表面上看起来有来有回,台词的设计,也是比较平衡的,但整体中规中矩,不算十分的出彩。

倒是结尾,有点出人意表。

所以,总体来说,只能当得“还不错”这个评价。

这个小品,当初设计的时候,包袱其实大部分是在丑角赵本山身上。

实际演出时,爆的却是巩汉林。

因为他的边卖边唱,看着十分新奇,更主要是那唱调,有个说法——

就像天空的云,滦河的水,碗里的陈年老酒,味道十足,让人听不足。

以至于演出完后,巩汉林走在大街上,到处被人叫做十三香。

甚至这个小品的名字,也由《如此竞争》改成了《十三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