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下面第十六号考生答题!”监考官宣布道。
随着监考官的引导,第十六号考生张九龄稳步走到殿前,他身着一袭青衫,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从容不迫的气质。他向武则天行了一个标准的礼,声音平和而有力:“圣上圣明,草民张九龄抽到的是关于《周礼》的帖经题。”
帖经,这种古老的考试方式,考验的是考生对经典文献的背诵和记忆。监考官取出一册《周礼》,按照帖经的步骤,将经书页面的两端掩盖,只露出中间一行,然后用纸条遮盖住部分内容,要求张九龄填写出被遮盖的部分。
监考官出题:“《周礼·春官宗伯》篇中,‘凡国之大事,掌其事者,必告于宗伯,宗伯告于王,王再拜受之,乃退而’,下面是什么?”
张九龄略一沉思,随即流畅地回答:“‘乃退而告于祖庙,退而告于山川,退而告于鬼神,退而告于四岳,退而告于诸侯,退而告于百姓,退而告于万民。’”
他的回答准确无误,声音清晰,字字珠玑,赢得了在场众人的阵阵喝彩。
考官又取出《公羊传》、《谷梁传》进行测考,张九龄都对答如流,酣畅淋漓。
张九龄在殿试中的表现已经赢得了武则天的赞赏,而在接下来的策问环节,他抽到的题目是对当代礼制的论述。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礼制的变革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张九龄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准备充分,准备发表自己的见解。
张九龄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开始了他的论述:
“圣上,草民张九龄今日有幸在此探讨礼制之要义。礼者,国之纲纪,民之行轨也。自古以来,礼制为治国安邦之本,而历代帝王皆有所损益,以适应时代之变迁。
在圣上的英明治理下,我朝礼制更是日新月异,既有继承前代之精华,又有开拓创新之举。圣上提倡的‘以德治国’,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融入礼制之中,使之更加注重人伦道德,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和谐相处。
圣上还特别重视妇女的地位,提倡男女平等,这在礼制上也有所体现。譬如,圣上允许妇女参与科举,这是对传统礼制的一大突破,使得女性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国家效力。
此外,圣上对于礼乐的重视,也是礼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圣上设立乐府,收集整理民间音乐,使之成为教化民众、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这种将礼与乐结合的做法,不仅丰富了礼制的内涵,也使得礼制更加贴近民众,更易于为民众所接受。
草民以为,礼制之要,在于与时俱进,在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圣上的礼制改革,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草民相信,在圣上的领导下,我朝的礼制必将更加完善,更加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张九龄的论述深入浅出,既有对传统礼制的尊重,也有对武则天礼制改革的肯定。他的发言赢得了在场众人的认同,武则天更是面露嘉许之色。
武则天点头称赞:“张九龄,你的观点独到,对礼制的理解深刻,朕甚是欣慰。你不仅对经典有深刻的理解,还能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正是朕所期待的贤才。”
张九龄再次跪拜:“草民谢圣上夸奖,草民定当继续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礼制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武则天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对张九龄的表现显然十分赞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