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袁天罡一样,还有一个人就是李淳风,如果说袁天罡可以被称作一位似乎能够预卜先知的预言家的话,那么李淳风则更像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李淳风自幼聪慧好学,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李淳风的父亲叫李播,曾经在隋朝时期曾做过县衙中的一个小吏,但他在官场上一直没收得到重用,长期不得志的官场生活让他心里萌生了退意,后来就索性放弃官做了一名道士,自号黄冠子,颇有学问。从小被誉为“神童”的李淳风正是在父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知识、博览群书,后来9岁的李淳风决定远赴南坨山静云观拜了至元道长为师,也成为了一名道士。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时年17岁的李淳风回到了家乡,因为在当时已经有了些名声,他经李世民的好友刘文静推荐,成为了李世民手下秦王府上的记室参军,贞观元年(627年),25岁的李淳风上书,对道士员外散骑郎傅仁均所著的《戊寅元历》提出了十八条意见,引起了朝中人们的重视,唐太宗李世民悉数采纳了他提出的七条意见,又让他做了将仕郎,到太史局供职。李淳风在太史局学习研究天文历法、数学算法以及天象仪器等方面的知识,颇有成就,不久后,他便向唐太宗李世民上书,建议改制浑天仪,李世民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欣然同意,贞观七年(633年),李淳风重新改制成了新浑仪,用来测定黄道经纬、赤道经纬、地平经纬,为当时的地理学做出了贡献。
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李淳风被封为昌乐县男,与国子算学博士梁述、太学助教王真儒等人一同审定注释《十部算经》,注释完工后在国子监颁布,这部书算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算学教材,很快就传到了周边国家,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沿用多年,并且是考核技术官吏的一部重要书籍。此外,闻名中外的计算球体体积的“祖暅定律”就是李淳风通过注释《九章算术》时,介绍传播开的。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李淳风在唐高宗李治的支持下,通过将近四十年的观测推算,又根据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的《皇极历》,编制完成了新历,并很快得到应用,被称作《麟德历》,传入了新罗(今朝鲜)。李淳风还经过长期观察树木被风吹动时表现出的状态,写下了自己的著作《乙巳占》中,在这本书中,他将自然界的风划分为八个等级,他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给风划分等级的人。最终在咸亨元年(670年),李淳风去世,据唐代档案《甲库甲历》记载,李淳风是忽然逝世,去世后唐高宗李治追封李淳风为“太史令”。
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当年李淳风和袁天纲二人都准备为自己选一块墓地,他们两个人按照自己擅长的方法开始物色地点,二人一前一后带着罗盘等器具,从京城长安出发,一路南下,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水宝地,碰巧的是,经过一番周折,二人竟将自己的目的都选在了同一地方,先一步来到四川阆中的袁天罡,在看到了天宫院的所在地后,觉得这里是块风水极佳的地方,就在天宫院里挖了一个洞,埋下一枚铜钱做下记号,不久后,同样为自己挑选墓地的李淳风也来到了阆中地区,他在寻觅途中也相中了天宫院所在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插下一枚金针做了记号。后来两人相逢时,偶然提起了选一块风水好的墓地这件事时,二人都称自己已经经选中了一块极佳的风水宝地,说着说着,结果发现他们竟然都挑中了同一块地方,争执不下的两人决定一同前往,并先后挖出了自己之前所做下的记号,结果惊奇地发现,李淳风用来做记号的金针刚好插在了袁天纲埋在地下的铜钱眼中,二人相视一笑,都觉的十分高兴,更是坚信了自己选择的这块地方是个风水宝地,于是,两位风水大师决定各自退后五里地,共同修了自己的墓地,然后在中央位置修建了一直到今天都保存完好的天宫院。当然,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因为他们二人的名气和对后世的影响都是在太大了,出于对前人的敬佩,多少会神化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故事来,但天宫院却是真实存在的地方。
在当时的唐代,袁天罡和李淳风就是术士玄学的绝对代表,他们二人一个擅长观察风水面向,能够预卜先知,另外一人则投身于科学研究中,都是不可多得的科学人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