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第十一位的是刘弘基,刘弘基是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和三原县)人,唐朝初年的名将,也是唐王朝的开国元勋,他的父亲刘升是隋朝时期的河州刺史,刘弘基早年放荡不羁,喜欢结交侠义之士,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入朝做官,被授为右勋侍,跟随隋炀帝杨广征讨辽东,行军途中,他行程迟缓,知道延误了行军期限就会被斩首,于是在行军到了汾阴县(治今山西万荣)时,故意在私下里宰杀了一头耕牛,由此被逮捕入狱,直到一年后才得以出狱,获得了自由。
出狱后的刘弘基开始亡命江湖,以偷盗贩卖马匹为生,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投奔了太原留守李渊,在和李渊的相处中,他发现李渊的次子李世民气度不凡,便主动找机会和李世民交好,也渐渐受到了秦王李世民的重用,两人的私交越来越好,甚至刘弘基和李世民出门时,俩人同骑一匹马,商议军事时候晚了、累了就睡在一张床上。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密谋起兵反隋,于是以讨伐刘武周的名义,命令刘弘基、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等人到各地募集士兵,很快便募集到士兵近万人,李渊将这些兵士交由刘弘基、长孙顺德统领,这一举动引起了太原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的怀疑和猜测,为了安全起见,王威、高君雅二人密谋在晋祠除掉李渊,但提前掌握了消息的李渊决定先下手为强,命令刘弘基和长孙顺德埋伏在官厅之后,以王威、高君雅二人参与谋反为由,随便编造了一个借口,便将二人杀害。除掉了威胁的李渊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任命刘弘基为左统军。
起兵后,李渊大举向关中进军,刘弘基隶属于李世民麾下,跟随李世民参加了攻取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围攻霍邑(治今山西霍州)等战役,他在霍邑之战中随李世民大破隋军,并斩杀隋将宋老生,因为军功卓著被授为右光禄大夫。当时,关中一带的农民军首领孙华归附了李渊,李渊便让刘弘基与孙华、统军王长谐等人引兵渡过黄河,占领黄河西岸,随后又任命刘弘基为渭北道大使,让他和李世民一起,带兵沿着渭北向长安(治今陕西西安)挺近,刘弘基率兵向西进发,很快就攻占了扶风(今陕西省岐山县),手下的兵力增加到了六万,然后向南渡过渭水,把大军屯兵在了长安旧城,并击败了隋朝大将卫文升。当时,唐军各路兵马还没有到达,刘弘基到达后首战告捷,不久,长安很快被攻破,这一战,刘弘基在将领之中军功排在第一位。
李渊攻占了长安后不久,西秦地区的霸王薛举抢占了扶风,刘弘基随李世民一起出征,击败了薛举,一直将薛举追赶到了陇山(今陕西省陇县),后来他又随李世民攻打洛阳,在璎珞门外击破隋军,并在班师返回时率军殿后,在三王陵再次击败了隋朝大将段达、张志。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刘弘基被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兼任行军左一总管,被允许免死罪一次,继续随李世民征讨薛举。当时,李世民因病留在高墌(zhǐ)城(治今陕西长武),唐军由刘文静指挥,唐军在浅水原与薛举的秦军交战失利,八位总管全部兵败,刘弘基虽然倾尽全力作战,但仍然失败被俘,同年十一月,西秦灭亡后,刘弘基才得以获释,并恢复了官爵。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的部将宋金刚攻陷太原,刘弘基奉命屯兵驻守晋州,这时,宋金刚再次击败裴寂,并趁唐军战败慌乱之时围困晋州,时运不佳的刘弘基再次被敌军俘虏,但或许他命不该绝,不久后又逃回到了长安,被授为左一总管,不久后,刘弘基随李世民驻军柏壁城(今山西省新绛县),并兵出隰(xí)州(今山西省隰县),直逼西河,成功截断了敌军退路。当时,刘弘基坚壁高垒,拒不出战,迫使宋金刚引军撤退,等敌军失去耐心撤退后,刘弘基率领骑兵追击,在介休城外和李世民和兵一处,击败了宋金刚。在唐朝初期惨烈的战争中,刘弘基作为唐军的重要将领,兵败后前后两次被敌军俘虏,但都能够平安归来,而且并没有失去李渊父子的信任,得以官复原职,可以说,刘弘基是一名彻头彻尾的“福将”。
武德五年(622年),刘弘基随李世民平定了刘黑闼,武德七年(624年),突厥入侵,刘弘基率一万布骑兵镇守豳州,他和淮安王李神通一起,在东起子午岭西至临泾(治今甘肃镇原)一线修建防御设施,屯兵驻守边疆。贞观元年(627年),义安王李孝常和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因为密谋反叛被处死,刘弘基平日里和李孝常私交不错,素有来往,因此也遭到牵连,被免去了官职,直到一年多后才被重新启用,出任易州刺史,恢复了封爵,还被拜为卫尉卿。
贞观九年(635年),刘弘基被改封为夔(kuí)国公,世袭朗州刺史,刘弘基以自己年迈为由,请求辞去官职,被授为辅国大将军,俸禄和赏赐仍和在职的官员一样,每月只有初一、十五上朝。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辽东,再次起用老将刘弘基,任命他为前军大总管,刘弘基在驻跸山(今辽宁辽阳西南首山),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嘉奖。永徽元年(650年),刘弘基病逝,终年六十九岁,唐高宗李治决定为他废朝三日。据说,刘弘基生前病重时,给自己的每个儿子分了十五个奴婢和五顷田地,并对他们说道:“我死之后,你们几个如果有本事,就不需要多少财物,如果没本事,凭这些田产就可以填饱肚子,不用忍饥挨饿了。”并把自己剩余的其他家财都散给了乡里的百姓们。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