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宫,南熏殿。

李隆基、陈玄礼、杨国忠、高力士四人相对而坐。

“玄礼,新军能否挡得住潼关守军?”李隆基问。

“回圣人。”陈玄礼想了想,决定从实回答。

“挡不住。但拖延一段时间没问题,足以将消息传回长安。”

“圣人。”杨国忠接着道:“臣担心的不是永王直接不守潼关,而是他和贼军合谋,直入长安。到那时,我们纵有十万新军,也难挡其锋。”

哥舒翰在潼关城下劝降时,便有使者飞速前往长安报信。

后脚哥舒翰被李璘杀死于潼关外一事,长安这边暂未知悉。

所以,在李隆基心中,已坐实了杨国忠此前的猜测,即哥舒翰暗中谋逆一事。

连带着很是怀疑李璘,倒是对李亨不置可否。

在杨国忠的大力劝说下,李隆基坚决不肯给潼关一兵一卒、一粒米,更是严防其回长安。

而李亨再也不提救援潼关的事。

用杨国忠的话来说,李璘如今没有投降、假意抵抗叛军的原因是在上演苦肉计,骗朝廷放下戒心,到时候好里应外合顺利拿下长安。

“那你们说说,眼下怎么办?”李隆基很担心,也有些失望。

可能是路途过于遥远的缘故。到现在,尚无南方诸郡的勤王军到达长安。

郭子仪、李光弼到底会不会放弃攻占叛军老巢的打算,从而回援潼关和长安。

以及即使救援长安,什么时候能赶到,路途会不会遇到叛军阻拦。

这都是问题。

兴许他们还没收到诏书。

杨国忠看了看四周,低声道:“圣人,一旦潼关丢了或者永王有异心,勤王兵还没到的话。为防万一,我们只能逃了。”

李隆基闻言,面无表情看了眼高力士。

“逃?”高力士立刻问道:“为何要逃,往哪里逃?”

高力士善于察言观色,李隆基不方便做的事,他去做,李隆基不方便说的话,他来说。

李隆基身为天子,“逃”这个字难以说出口,那么只能是高力士代劳了。

“守不住,为何不逃?一时之耻算不了什么。”杨国忠一字一顿道:“我们只能往西,剑南易守难攻,是个好去处。”

“蜀地?”高力士点头道:“右相遥领剑南节度使,又曾在那边生活多年,理当如此。”

高力士赞同,也就意味着李隆基默认了。

于是,只剩下手握禁军的陈玄礼了。

面对这情形,陈玄礼还能说什么。

只见他平静道:“我同意,只是幸蜀的时候不能带太多人,还需要人领兵断后。”

“嗯。”李隆基微微吭了一声,问道:“你认为谁可断后?”

陈玄礼悄悄看了眼杨国忠,心中浮现出一个姓名,嘴上却说道:“此人干系重大,请圣人决断。”

李隆基闭上眼睛,想了想后,淡淡说道:“国忠先拟定撤离的人选名单,拿与朕过目,断后之人到后面再说。”

片刻后,陈玄礼和杨国忠领命离去。

“力士,拿镜来。”

“喏。”

高力士很快拿来铜镜。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