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军的边令诚未能如愿留在潼关,他被王思礼很客气地“请”到了出征的大军里。

大军高层全部出动。

田良邱和李承光是潼关大军的二号和四号人物。

哥舒翰因长期重病在身,除特别重要的事外,将其余军政大权几乎悉数交于李隆基委派的行军司马田良邱。

田良邱本是御史中丞,事实上类似于半监军半统帅。

而原本真正的监军李大宜则是个搅屎棍,整日里吃喝玩乐,搞得军中乌烟瘴气。

来潼关后,田良邱自知责任重大,没有丝毫懈怠。

可惜他不知兵,只好委派王思礼管骑兵,李承光管步兵。

李承光乃河西兵马使,此前一直领军驻守在潼关。

虽有接近二十万大军,可哥舒翰、王思礼、李承光、高适这些懂军之人皆知必败。

原因很多。

一乃哥舒翰重病在身,无法有效掌控军队。田良邱不知兵,代为管理军务期间,多有不当之策。骑兵都将李承光与步兵都将王思礼严重不合,矛盾重重甚至公开化,连带着下面人也产生严重对立。

二乃许多士兵为新招募,并没有在战场磨砺过,缺乏锐气和经验。

三乃此前封常清、高仙芝吃了败仗,许多士兵畏战。

四乃二十万大军鱼龙混杂,有高仙芝旧部,有招募的新兵,有河西、陇右、朔方、潼关、长安新兵等军,内部指挥体系混乱,说声乌合之众毫不为过。

五乃哥舒翰将最能打的精锐,身经百战、志在报国的老兵留给了高适。

六乃原来的监军李大宜日日拉着嫡系将士饮酒作乐,纵情声色。对军务指手画脚,排挤陇右、河西士卒乃至胡人士卒。那些被排挤的士卒一日三餐都难以得到保障,埋了个大雷。

七乃众将士皆知封常清、高仙芝冤屈而死,十分恨边令诚、杨国忠,对朝廷乃至李隆基心寒无比。

高仙芝从容赴死时,众将士曾齐喊:冤枉!冤枉!冤枉!

封常清临死前写给李隆基那封绝笔信,谁看了不掉眼泪。

所以,哥舒翰很明白这回是九死一生,可他还是义无反顾去了。

他拖着重病的身躯上马悲壮前行,心想着万一赢了呢?

不出关,要不造反,要不就死在刑场,那还不如搏一搏,死也要死在沙场。

这日,天气燥热,黑云压城,暗无天日。

……

六月初八,长安城里,人人皆知哥舒翰已出关,他们翘首以盼胜利的烽火燃起。

唯有李璘,他的心情很不好。

杨国忠一直阻碍着,使得他迟迟不能去潼关,一切已来不及。

相比于历史上的哥舒翰出关,这次多了个搅屎棍边令诚监军,而且还要留一万大军守关。

那结果不言而喻。

“杨国忠!你万死难辞其咎!”

李璘在心里狠狠咒骂。

恰在这时,门被一脚踹开。

“吆,永王看起来不高兴?”

说曹操,曹操到,来人正是杨国忠。

他身后跟着陈玄礼以及许多禁军。

李璘强装镇定,“右相、陈将军何事?”

“何事?”杨国忠恶狠狠说道:“装糊涂?到了圣人面前看你说不说。”

陈玄礼这时发话了,他对身后的禁军说道:“你们几个看好永王宅,不许人进出,也不得骚扰永王家眷。”

话音落,他又走上前拍了拍李璘肩膀,道:“随我走一趟吧。”

与此同时,因背对着杨国忠,他悄悄使了使眼色,对口型说了几个字。

李璘看出来那几个字是——打死不认。

到底是此前送了重礼给陈玄礼,他选择悄悄帮李璘一把。

“打死不认?”李璘心里泛起惊涛骇浪,已然明白了什么。

“请陈将军带路。”他轻轻说道。

没多久,李璘等人便在兴庆宫见到了李隆基与高力士。

“见了圣人,还不跪下!”杨国忠冷冷说道。

李璘慌忙跪下。

只见李隆基气色也不好,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没有说话。

“儿不知犯了何错,还请阿爷明言。”李璘很委屈地说道。

李隆基冷笑一声,“不急,等李琩、咸宜来了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李璘又装作很愕然的样子问道:“和十八郎有关吗?儿真不知何事。”

说话间,李琩也被带来了,与他同来的还有一名奴仆,是其管事孙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