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李强是在母亲的小声呼唤中醒来的,他睁开眼时,窗户外面天都还没亮,只有远处山顶才有一点点光亮存在。

李强一看时间,才早上五点过,和平时秦贵来拉鱼的时间差不多。

他也没嫌时间太早,早上的鱼情迅猛期就在五六点钟,过了这个时间节点鱼情就要差很多了,这个时间起来,加上还要准备的时间,等到下竿时,都不算赶着趟了。

既然时间差不多,来不及吃早饭,李强就打算拎着家伙事去一号钓位钓鱼了。

钓鱼得趁早!把鱼钓了回来再吃早饭也是可以的。

等到他出门时,发现父母都在前院忙活,母亲王惠兰正在帮父亲李盛卸下背上的背篓,里面装得满满的都是成熟了的玉米,一个个金黄色的,看着就有丰收的喜悦。

他家的地大部分在河边,土壤比较肥沃,又不缺水汽,基本上栽种什么都能有好的收成,要是能栽种土豆和红薯,李强估计产量不低。

但是目前的话,他家的地还是以水稻和玉米为主,毕竟这个年代,这两样粮食,才是当地的主要经济作物。

土地的事情李强暂时不考虑,他不怎么会种地,考虑这么多也没有意义,他看中的是父亲李盛手上拿着的几个绿壳玉米。

看着就像传说中钓鱼好饵料,“嫩玉米”啊。

李盛今天四点多就起来掰玉米了。

现在的时节已经是七月中旬,天气比较炎热,正值夏粮丰收的季节。河边暑气重,如果不早点出门劳作,等到中午时分,地里热得不行,只能是早晚才能在地里劳作。

李盛知道他家人少,缺少劳动力,李强虽然是成年男子,但是需要钓鱼做生意,地里的活只能由他和王慧兰两口子来做。

王慧兰还要保持家里的事情,洗衣做饭喂鸡喂猪都是她在干,加上生了李强后她身体一直不好,留下病根,不适合长时间高强度劳动。

加上前段时间他一直和儿子李强钓鱼,地里的活都是王慧兰在干,他担心王慧兰身体吃不消,这两天便主动承担起了地里所有玉米的收获工作。

他手里的绿壳玉米,是他专门给儿子李强带回来的。

之前两人一起钓鱼时,李强和他说过嫩玉米可以钓大翘嘴,草鱼,鳊鱼等,效果特别好,还问他家里有没有。

他就和李强说了山上还有一些晚种的玉米,当时还只是包浆状态,现在已经是颗粒饱满,达到“嫩玉米”标准。

他今天刚好要去地里掰玉米,就顺便去山上带了几个回来,看李强用不用得到。

李强当然用得到。

他从父亲李盛手里接过几颗绿壳玉米时,就赶紧剥壳看了一下里面玉米粒的状态,一掐就爆浆,妥妥的嫩玉米。

嫩玉米在钓鱼界素有素饵之王的美誉,拿来作为钓大鱼的饵料,简直是不二之选。

有了这几颗嫩玉米,他就得改变一下今天早上的钓鱼方案了。

他本来是打算早上去一号钓位钓黄骨鱼的,但是现在有了嫩玉米,他就可以趁早上鱼情活跃的时候,试试看能不能钓到大型翘嘴鱼,或者是大型草鱼,毕竟他重生了这么久,家乡小河的鱼情又这么好,他都还没能解锁米级翘嘴成就呢。

于是他也不再啰嗦,和父亲李盛说了一下他的钓鱼计划,让他收拾一下去一号钓位钓黄骨鱼,就先去河边了。

李强是这样打算的。

既然昨天晚上他打了一个钓黄骨鱼的窝子,那么就不能浪费,他要用嫩玉米挑战钓获米级翘嘴,一号钓位就不合适,还是二号钓位这种小溪与河流交汇处更稳妥一些。

一个是溪流与小河交汇处河面开阔,水流更快,水里含氧量高,适合翘嘴鱼这种喜欢流动水域的鱼类。

再一个就是河流交汇处养分足,小鱼小虾比较多,翘嘴鱼这类捕食性鱼类,更容易出现在这种水域,他多次在二号钓位钓获小翘嘴就是这个原因。

让父亲李盛来钓鱼,就是想让他在一号钓位钓黄骨鱼,他则在二号钓位作钓,把他今天想钓的两种鱼儿一网打尽。

至于家里的农活,李强也没想只让母亲王慧兰一人干,而是打算等下午没这么热的时候,他和父亲李盛再去干,反正家里也没多少地,他和父亲最多花个两三天的下午,就能把全部玉米收回来。

这样既不耽误家里卖鱼的生意,地里的活也干了。

等李强把父亲李盛的鱼竿装备放到一号钓位,来到二号钓位时,天刚蒙蒙亮,正是一天钓鱼的好时候。

既能看清楚漂向,还不热,鱼情又好。

李强都已经看到水面上,大鱼追逐小鱼频繁炸起的水花了,激动地他架竿的动作都快了几分。

他没有先去架“草鱼一号”和“鲢鳙一号”两根长紫竹鱼竿,而是直接先把“巨物杀手一号”挂上嫩玉米扔到了水面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