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们开始窃窃私语。

以他们宦海沉浮多年的经验判断,陛下是在拿易禾作筏。

此次东海王平西功高震野,平日在朝堂上作威作福的世家官宦,必定都会收敛些。

甚至连陛下都要略作逢迎。

可他身为天子,总不能放下身段当以趋奉。

那么还有些迂回曲折的法子——譬如东海王憎谁恶谁,他就为难谁。

平日里,陛下最是袒护易禾,这是百官都看在眼里的。

为何偏在今日大张挞伐,不正是做给东海王看的。

所以在易禾退殿的一路上,满朝文武朝她投去了各色目光,但每个人眼神里都明明白白地写着:

此僚好日子到头了。

……

散朝时,易禾仍守在殿外罚站。

因为陛下没有允她去上值。

路过她身边的同僚都在聊着闲话。

有人曰:殿下去守灵也不差几个早朝的时辰,如此大功,当亲自上殿聆听贺表。

有人曰:怎么,是你搜肠刮肚写了一个月的贺表准备拍马屁,现在没有用武之地了吧?

也有人曰:与你们说的这些都不碍,殿下连年征战久旷之身,不得在府上搂着姬妾们温香软玉睡个三五日么?

于是众人一起开怀:哈哈哈哈……

在大臣们一阵颇有涵义的笑声里,今日的早朝才算正式结束。

现在边境无虞,无论是陛下还是臣工,自然都是高兴的。

时逢乱世,没有什么比兵销革偃更让人安心。

可易禾知道,属于她的兵荒马乱才刚刚开始。

……

这场兵荒马乱,始于七年前。

那年院中桃姿杏影,草长莺飞,她刚刚过了十五岁生日。

可是父亲易沣已经病入膏肓,请了无数郎中来诊过,却都不肯下药了。

易沣临终前叮嘱她:“要记得广交贤士,抱朴守拙,别吃太胖……否则……”

易禾一边流泪一边答应:“阿父放心,我这是先天不足,胖一点也不妨事。”

……

易沣在世时,官拜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早在册立太子之初,他就极力向先帝主张,将二皇子司马瞻派去西北戍边。

边陲苦寒,距京千里之遥,将士们既要屯垦,又要御敌。

假如和大启一直相安无事,那司马瞻就要一直在西北擐甲执兵,枕戈待旦。

从终军弱冠到古稀白头也是寻常。

倘若一旦和大启开战,须得举全国之力,再搭上十年八年光景方可成事。

说好听点是戍边,其实与流放没太大区别。

先帝思忖再三,心里十分不舍,便说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可易沣却等不得,他拖着病中残躯,联合朝中太子党一派,没完没了地往上递奏疏。

甚至在弥留之际还每天进言:陛下一日不下诏书,微臣一日不敢瞑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