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宽厚可遗传,热爱学习易传染。脚踏实地创佳绩,心态阳光身强健。俗话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如果天上没有日月星,地上万物难生存;假如地上没有水火风,万物也难以旺盛;人若没有精气神,怎么能成万物之灵?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人有精神,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有创造力。精神不是万能的,没有精神却是万万不能的。

喜欢抱怨的人,即便将他们放置于最为舒适的环境之中,也能够找到令自己感到不舒服的缘由,从而不断地发出抱怨之声。然而,那些不喜欢抱怨的人,即便是真正遭遇到了某些困境,也会如同落入深井中的驴子一般,绞尽脑汁也会寻找到自救的方法。

玉秀这个女人啊!真是让人敬佩不已。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总是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从不抱怨半句。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她的孩子们也都养成了阳光开朗的性格,拥有脚踏实地做事、自信宽厚做人的良好品质。

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孩子都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才能和成就。几个儿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自学的能力,各自在不同领域都取得了显着的成绩;而几个女儿则继承了母亲正直、善良和宽厚的品格,也巾帼不让须眉,自强自立,面对生活的各种困境,以阳光的心态,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尽管玉秀重视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家华、家慧和家睿这三个孩子并没有获得太多的读书学习的机会。其中,家华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家慧初中毕业后就离开了学校,而家睿虽然读了高中,但最终还是未能继续深造。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她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家庭环境的熏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尽管她们的文化学历有限,但她们的字迹却都书写得刚劲有力,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家华是一个性格沉稳、聪明好学的孩子。然而,在她小学毕业那年,家中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这使得她不得不放弃学业,投身于艰苦的劳动之中。尽管她没有接受过多的教育,但她却继承了母亲的出色记忆力。

小时候,家华喜欢听母亲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和唱儿歌。这些童年的回忆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即使岁月流转,她依然能清晰地记得那些曾经听过的故事和儿歌,并能够将它们娓娓道来。而且,她还有一种独特的天赋——创造力。每当听到一首新的儿歌或故事时,她总是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版本。这种能力让她在同伴们中间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田间劳作的日子里,家华并没有忘记自己对知识的热爱。她常常利用休息时间阅读各种书籍,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虽然她无法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坐在教室里学习,但她用自己的方式追求着知识,努力弥补着失去的学习机会。

在劳动之余,大家都非常喜欢听家华讲故事。她那幽默风趣的语言总能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忘却了一天的疲惫。而家华也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和创意。有一次大家在地里劳动时,突然间大雨倾盆,社员们都躲到一个山洞中避雨。有人提议家华讲个故事。

家华突然想起了一个和雨有关的故事,便说道;“有一次,郑板桥被邀请为一个姓李的寿星写贺诗,正好也赶上了滂沱大雨。郑板桥提笔写道”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为李公寿,李公寿比雨更多。“听得众人都笑了起来。大家笑声未落,她接着又说,”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为庄稼灌,粮食收成比雨多。“这几句自创的诗句,顿时赢得了大家的叫好和一片热烈的掌声。

家华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给大家带来欢乐和温暖。在她自己不断的修改和创新中《五心修炼》顺口溜成为了最受人们喜爱的内容——

为人首先要有孝心,儿女枝叶父母是根;不论穷富必须孝敬,根壮枝叶才能茂盛。

做人要有善良的心,芸芸众生可都有灵;千万记住不要杀生。救助众生是救自身。

谋生就业要讲良心,规范工作认认真真;做事细致不磨洋工,整体的素质要提升。

为人随和有忍让心,得理也要让人三分;忍让并不是咱无能,山高海阔星满天空、

做人有颗平静的心,不比不攀自己舒心;大海深深水面平平,宁静致远身心安宁。

家慧是姐妹几个当中长相最为出众的一个,也是干活最麻利的一把好手。但是她却从不以此为荣,而是以一种谦和的态度和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伙伴们相处。尽管家慧只读了初中就辍学了,但她心灵手巧,擅长女红。她的刺绣技艺精湛,每一件作品都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无论是家人还是邻居,都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周边的姑娘们也常常前来向她请教针法和图案设计,而家慧总是耐心地解答她们的问题。当家慧专注于刺绣时,仿佛进入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宁静世界,似乎忘掉了所有的烦恼。

家慧对刺绣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她七岁那年。那时,她常常陪伴在姥姥身边,看着姥姥手中的针线穿梭于布料之间,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姥姥精湛的技艺让家慧心生向往,也激发了她对刺绣的浓厚兴趣。于是,家慧开始模仿着姥姥的动作,拿起绣花针,尝试在小块的布料上绣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当她第一次拿起绣花针时,那双稚嫩的小手显得有些笨拙。然而,她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坚定和执着。她小心翼翼地将针尖穿过布料,一针一线地勾勒出花朵的轮廓。尽管针法略显生疏,但每一次的穿刺都代表着她对刺绣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