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掉期望与美化的滤镜,回头便是放下”。——浅墨入思
人世间的苦,究其原因逃脱不了一个欲字。欲念的产生在于自我内心的一份执念。
俗话说:“眼不见心不烦”,当你从未触及时,并不会有任何的想法,但是当你一旦触及,便会不由自主的产生这样那样的念头;一念起而心则再无安宁,一个烦字便已陷入了“我执”。
当你擦掉对载物本身的一切美化,一切期望,让心与情绪归于一条直线上后,回头看的那一瞬间,便是放下,同时也能让你明白究竟什么是载物的质性,什么又是道。
多数人能明白这个道理,却始终无法真正读懂其中的含义,更别说落于行动上了。
徘徊在“道理与事实”这一困境中,在这样双重的折磨下,反而会让情绪占据主导,而之后的一切决定,都只是“情绪渲染下的利益维护”,丢失了一份看清载物质性的安静,得到的便是一份“我执”,和一种与之相反的道。
多数时候,我们在处理亲人、朋友、恋人的关系时、在面对一切载物的时候、在处理一切事件的时候;凡是你眼中看见的、心中所想的、耳里能听见的,在面对这一切“表象”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就喧客夺主。
而喧客夺主的背后则是一份自以为是的质性,是一份“我执”的质性。
以为,或者说是觉得应该那样,这所谓的应该其实就是自我的美化与期望,“我执”的质性是一个抛舍不下我,这个我其中包含了;情绪、思想、观念、立场等这些内在精神层面的“利益”,还有与之相反外在的利益,如:金钱、形貌、善恶等。
“我执”的质性可以说是一种:“放不下自我的美化与期望所创造出的那个梦的世界中的自己”。
在面对一切载物的时候,总会赋予其超出载物本身质性的意义,那个意义下的世界,其实就是自我美化与期望值所创造出来的“我执的世界”。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