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63年,齐国的都城临淄,一片繁华。

街道上人流如织,商贾云集,士农工商皆在各司其职。

可在这表面平静的繁荣背后,齐桓公忧心忡忡。

他站在宫殿高处,俯瞰整个城市,脸上满是凝重。

“桓公,时局已到危急关头。”

鲍叔站在一旁,神情肃然。他手握齐国的军事地图,指着北方的边境,继续说道,“戎狄侵扰不断,南夷也虎视眈眈,王室更是衰微不振。

若不立即采取行动,齐国危矣。”

桓公眯起眼睛,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那些在边境肆虐的敌军。

他沉默片刻,声音低沉却坚定,“齐国不能坐以待毙。

我要让所有诸侯国知道,齐国不止是富庶之地,更是一个不可撼动的大国。”

鲍叔拱手,神情中透着敬重,“桓公果然有雄心。

然,外敌固然可怕,但内患更甚。

齐襄公留下的腐败积弊,国库空虚,兵力不振,这才是我们最大的隐忧。”

夜深,桓公依旧未眠。

他坐在灯下,面前摊开的奏折里详细记录着齐襄公治下的荒淫无度。

桓公读到:“九妃六嫔,臣妾数百,食必梁肉,衣必文绣。”他的手微微颤抖,几乎无法继续往下看。齐襄公不仅生活奢靡,还大肆挥霍国力,致使士兵冻饿而亡,民怨四起。

鲍叔走进来,见到桓公面色苍白,轻声说道:“主公,齐襄公的错我们无法挽回,但我们可以弥补。国不可以一日无军,而民不可以一日无食。”

桓公深吸一口气,将奏折重重拍在桌上,“内外皆乱,岂能任其自流?我们必须大刀阔斧,拨乱反正!”

鲍叔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但要重振国力,必须得有人辅佐。

而今国政积弊丛生,您需要一位能扭转乾坤的人才。”

桓公沉思片刻,猛然抬头,“鲍叔,我听你一句话——管仲何在?”

几日后,桓公亲自迎接管仲。

此时的管仲已名扬天下,他身着简朴,却目光锐利。

他向桓公一拱手,恭敬道:“桓公大义,召管仲前来,想必已有图强之策。”

桓公笑道:“非也,是齐国需要你。

如今内忧外患,你可有良策?”

管仲神色不改,反而坐下,拿起案上的茶杯,轻轻吹开茶叶,道:“齐国想要崛起,必须富民、足兵、亲邻,才能行尊王攘夷之道。”

桓公眉头微皱,“富民足兵如何行得?

时下国库空虚,何谈富国?”

管仲放下茶杯,微微一笑,“国虽贫,民富则国富。

我要让百姓家家有余粮,人人有谋生之道,齐国才能真正强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