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元隐居的地方,冯延倒是认得。

在他的指引下,王府马车很快来到了成都西北的武担山。

虽然名字中有山,却只不过是个小土包。

相传古蜀王为思念亡故的爱妃,命五丁力士从爱妃故乡武都担土入蜀,在这里堆积成一个……

大坟茔。

好吧,在成都这么平的地方,姑且算个山吧。

此时,武担山旁的一座茅屋旁,正有缕缕烟气冒出。

众人来到近前,只见那些烟气来自于一座高大的火炉。

这火炉足有两三丈高,炉壁用砖砌成椭圆形,一侧堆出个斜坡,供人直接走上炉顶投放木炭、铁矿。

火炉顶端有个圆柱炉口,烟气便由此出。

炉顶下方左右各搭着竹棚,使得整个火炉看起来就像座小房子。

往外走数十步,有座小型蓄水池。池旁矗立着的水车可以将不远处的河水引入池中。

这池子里的水,便是钢铁淬火所用。

高炉炼铁,在汉代便被聪慧的先人们所发明。

这样的高炉,一天至少能炼出一吨生铁。

望着高炉旁来回忙碌的五六年轻汉子,马承颇感疑惑。

“这里怎会有座炼铁炉?”

复杂的高炉系统往往成群设立,而且都是建在盛产铁矿的地方。

成都周边最大铁矿,当属西南方向的临邛。

钢铁大王卓家,便是从临邛发迹。

而在成都西北的武担山,附近并无铁矿。

在此单独建个高炉,先不说水池,水车等配套设备,光是铁矿石运输的成本就不划算。

“蒲元大师便在这里了。”

冯延却笑意盈盈,伸手指向茅屋。

刘瑶仔细观察着周边,发现正在炼铁的几个年轻人全都聚精会神投入工作,完全没有注意到他们几个不速之客。

仿佛这炉子里的铁水,比他们几个活人的价值更高。

左右竹棚里,各有两名健壮高大的汉子,正合力推拉着个大皮橐。

这皮橐在刘瑶眼中,就像小时候给气球打气的那种黄色塑料充气筒。

用脚一踩,或用双手使劲按捏,空气就能打进气球。

而汉子们奋力推动皮橐,也是为了将大量氧气送入高炉,以助里面的木炭燃烧出更高温度。

温度上去了,才能炼化铁矿石。

随着大皮橐来回鼓动,刘瑶已经明显感觉到有热浪朝自己袭来。

“一、二、三,嘿!”

“一、二、三,嘿!”

……

“用力,用力啊!”

汉子们喊着口号,将大皮橐使劲儿往里推。

“出水了!出水了!”

一个汉子手持木棍,眼睛紧紧盯着高炉底部的小出口。

他轻轻用棍头朝小口捅去,不一会儿,便有红彤彤的铁水顺着事先挖好的沟道,缓缓流了出来。

一看出了水,鼓动大皮橐的汉子们腰间一挺,更加兴奋起来。

水越流越多,顺着沟道汇入一个方池。

旁边,一名高大汉子手持笸箩立刻朝池中扬出一把精矿粉。

几个握着细长柳木棍的汉子也跟着上前,用手中柳木棍使劲儿在铁水里搅拌。

刘瑶一眼便看出,这就是当时惯用的炼钢工艺——炒钢法。

何为铁,何为钢?

做过馒头的人都知道,这两个东西其实是一种物质,只不过含碳量不同罢了。

含碳量高于一定值的叫做生铁,刚刚流出来的铁水就算生铁。

这种铁用来铸造还行,拿来直接打造兵甲就不成了。盖其含碳量太高,会使得兵甲太脆,容易断裂。

而含碳量低于一定值的叫熟铁,这种太低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打造兵甲,因为太软,容易变形。

只有含碳量介于一定数值之间的钢,才能用来打造器物。

钢结合了生铁与熟铁的优点,既保持了一定硬度,又有相当的柔性。

就像和面做馒头,水少了太干,全是渣渣。

水多了又太稀,聚不成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