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宣和元年的盛夏,京城被一场汹涌的大水所困,天地间仿佛被混沌的洪流所吞噬。李纲,这位心怀天下的志士,望着满目疮痍的京城,愤而上书陈政见。然而,他的直言不讳却触怒了朝廷,被贬谪至南剑州沙县,负责监管当地的税务。

李纲带着满心的愤懑与无奈,来到了沙县,寓居在虬江左岸的兴国寺。这座古寺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沧桑,却也有着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息。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李纲沿着沙溪漫步,试图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寻得一丝内心的安宁。沙溪的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一位奇异的老僧。

老僧身着一袭朴素的袈裟,步伐轻盈,似是踏空而来,从沙溪的南面,步虚而渡。李纲心中一惊,直觉告诉他,这位老僧绝非寻常之人。他不由自主地跟随着老僧的脚步,一直来到了洞天岩。

洞天岩,怪石嶙峋,洞壑幽深,仿佛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老僧来到此处,便横卧在地,假寐起来。李纲心中忐忑,却又忍不住上前,恭敬地问道:“大师,敢问小子前程如何?”

定光佛心中暗自思忖:“此人眉宇间透着正气与坚毅,却被眼前的困境所扰,满心迷茫。我既与此人相遇,便是缘分。他心怀天下,若能加以点化,日后或能成就一番大业,为苍生谋福祉。只是这世间因果复杂,命运无常,不知他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去领悟我所给予的暗示。”

定光佛微微睁开双眸,凝视着李纲,心中继续想着:“我且给他留下这简短的偈语,看他能否在日后的磨难中,凭借自身的悟性和努力,解开这其中的深意。若他能参透,自当能在这乱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抱负;若不能,也是他的机缘未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他命运的一部分,我能做的,只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为他点亮一盏心灯。”

于是,定光佛微微一笑,并未言语,而是拿起身旁的笔,在一块石壁上写下偈语:“青着立,米去皮,那时节,再光辉。”

李纲望着这简短而又晦涩的偈语,陷入了沉思。他眉头紧锁,试图从中解读出命运的玄机。

定光佛看着李纲困惑的神情,心中轻叹:“这世间众人,多为名利所困,前途未卜便心生焦虑,但愿他能参透其中真意,莫负了这一身正气。” 他缓缓说道:“施主,莫要心急,一切自有定数。”说罢,又闭上眼睛,继续假寐。

李纲在原地伫立良久,心中思绪万千。他不知道这偈语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走向何方。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燃起了一丝希望的火花。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靖康元年,金兵南下,局势危急。朝廷上下一片混乱,众人皆不知所措。就在这关键时刻,李纲挺身而出,凭借着他的智慧和勇气,力挽狂澜。

这一年,李纲被升任为尚书右丞,他的名字再次在京城传颂。想起当年定光佛的偈语,李纲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仿佛是在命运的指引下前行。

建炎元年,李纲终于登上相位,成为了朝廷的中流砥柱。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试图重振朝纲,恢复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李纲再次来到了沙县的洞天岩。他站在当年与定光佛相遇的地方,回想起过往的种种,心中充满了感激。

此时,月光如水,洒在洞天岩上,仿佛为这片土地披上了一层银纱。李纲抬头仰望夜空,只见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宛如一道璀璨的光芒。

他深知,这是命运的眷顾,也是自己不懈努力的结果。

为了纪念这段佛缘,后人在淘金山雕塑了一尊“卧佛”石像,以示对定光佛的敬仰。并且在大洲段的洞天岩建造了步云桥,寓意着平步青云。

虽然岁月流转,步云桥已不复存在,但沙溪河里的那块“沉浮石”,依然静静地躺在那里。每当河水上涨,它便会随着水流沉浮,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传奇的故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