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良玉,昔日总兵之尊,今朝却似弃子飘零,心中五味杂陈。
他与贺人龙、曹文昭并肩入京,同袍共荣,岂料风云突变,二人蟒袍加身,而他,却从云端跌落至参将之位,京营之中,更是冷暖自知,倍感边缘。
他原想降级亦是契机,京城近在咫尺,龙颜或可再睹,功业或可再续。
谁料,圣上因微瑕而将其逐出京营,犹如秋风扫落叶,不留情面。
左良玉,沙场老将,战虏寇,平叛乱,血染战袍,战功赫赫,即便偶有挫败,亦不失为忠勇之士。
然此刻,心中困惑如雾锁寒江,不解圣意何为。
离京之后,他未返故土,反而在京华之地,放纵形骸,以青楼楚馆为慰藉,十日之间,遍尝人间烟火,以释胸中块垒。
“大人,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弟兄们还需仰仗大人!”
亲兵队长郭顺昌言之凿凿,欲振其主之心。然世事弄人,左良玉一行,非但未得解脱,反因一时放纵,闯下大祸,终致全体遭逐。
酒醉之中,左良玉怒摔酒壶,惊起四座,尽显落魄之态。
郭顺昌急劝:“大人,当务之急,非是沉湎,而是筹谋出路。
银两已尽,再如此下去,恐非长久之计。”
左良玉闻言,酒意稍醒,环顾四周,满目荒凉。
他深知,边军之路虽险,却也是唯一希望所在。
然念及兄弟情深,又恐边军不纳,前途未卜,心中更添几分悲凉。
郭顺昌见状,密语相告:
“大人,朝廷新政,藩王不满,天下或将风云再起。
此或为转机,亦未可知。”
左良玉闻言,虽心存疑虑,却也感到一丝微光,似乎在黑暗中照亮了他的前路。
于是,左良玉与郭顺昌二人,在这乱世之中,开始了新的筹谋与布局。
他们深知,前路虽艰,但唯有勇往直前,方能在这乱世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大人有所未察,当朝圣上之举,非仅触动藩篱,实乃掀起天下豪绅之根基,其势如翻江倒海,试问四海之内,豪绅几何?
金银又聚几何?
古语云:“钱可通神”,陛下此举,无异于触怒群虎!
大明史上,藩王之乱虽非罕见,然此番非比寻常,竟是四海藩王共举烽烟,恍若当年成祖之再起风云!
闻讯者,鲁、福、赵、蜀诸王,皆是实力雄厚之辈,若得豪绅巨贾暗中助力,其势难挡,真乃天赐良机!
郭顺昌窃喜而语,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左良玉初闻不觉,待郭顺昌一番剖析,眼中顿时精光四射,心中暗道:陛下弃我如敝屣,非陛下之过,乃目光短浅也。
吾岂能坐以待毙,必寻他路以展宏图!
天下风云变幻,乱象已现!
“尔等皆持此意?幕后推手何人?”
左良玉心中已有计较,复问郭顺昌,深知此等机密,非小人所能洞悉,必有高人指点。
“嘿嘿,大人睿智,福王殿下是也。
殿下闻大人遭遇,心生怜悯,特邀大人至河南府共商大计。”
郭顺昌笑中藏刀,献媚之情溢于言表。
“福王殿下……”左良玉喃喃自语,脑海中浮现一肥胖身影,昔日河南剿寇之时,与福王朱常洵的一面之缘跃然心头。此子深受万历皇帝宠爱,封地广阔,钱粮充裕,势力庞大,且于诸王中地位超然,实为良禽择木而栖之佳选。
主意既定,左良玉心潮澎湃,举杯畅饮,豪情万丈:“好!便投福王麾下,然不可空手而去。
那昏君近日频遣京营精锐,我等何不趁势而起?”
郭顺昌闻言,喜形于色,连忙应承:“大人所言极是,老营之中已被遣散三千余人,各地卫所亦是如此,不下万人滞留京师附近,皆因归途无望,正愁出路。”
“甚好!速集吾等兄弟,分头行动,将老营兄弟拉入麾下,卫所之兵亦当尽力争取,此皆吾等献给福王殿下之厚礼!
务必全力以赴,待手握重兵,不仅吾辈飞黄腾达,尔等亦能前程似锦!”
左良玉语气坚定。
“遵命!属下即刻行动,召集众人。”郭顺昌领命而去,心中亦是激动不已。
左良玉离京翌日,崇祯帝即闻锦衣密报,京城风云,尽在掌握,大臣私生活亦非秘辛。
“旬日之间,京城花街柳巷,竟成左良玉之游乐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