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八年盛夏,蒙古虎墩兔憨势如破竹,后金黄台吉率三万铁骑与蒙八旗六万雄师,三度挥师征讨,誓要平定边患。

与此同时,闯字营万骑骁勇,如龙游浅水,于辽河西岸纵横驰骋,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关外顿成烽火连天之势。

反观紫禁城内,崇祯帝却依然新政繁杂,幸有内阁与户部鼎力支撑,他只需轻挥朱笔,坐镇中枢。

洪承畴捷报频传,山西瘟病已明,治理有方,更提及神医吴有性之功。崇祯闻之大喜,鼠疫之患,乃心头巨石,一旦得解,宏图可期。

为寻吴又可,帝竟错呼其名,遂降旨安抚,赐其尚方宝剑,令其,朝廷誓为后盾。

关宁锦捷报亦至,闯字营斩后金首级数千,卢象升核验无误,李自成、罗汝才因功受封,更得允以战利换取军械。

虎墩兔憨亦不甘示弱,献马万二,求换粮草,崇祯慨然应允。然此马非为食,乃为战,草原健儿深知战马之贵,粮草之艰。

战马食量惊人,每日豆料三升,岁耗难计。陈奇瑜,户部尚书,忧心如焚,粮价飙升,国库空虚,购马之资,几成压垮大明之最后一根稻草。

“陛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今朝养兵、赈灾、抗疫,皆需粮草,若再添战马之耗,恐不日将无粮可支。”陈奇瑜言辞恳切,额间沟壑尽显忧虑。

温体仁,内阁首辅,亦持异议:“虎墩兔所求无度,我大明正值复兴之际,灾荒连连,岂能再掷粮草于外?”

崇祯闻言,深知粮食危机已至,然“联蒙抗金”乃既定国策,不可轻言更易。他沉思片刻,决心寻找破局之策,以解粮荒之困,保大明基业长青。

谈及山西赈灾与山陕抗疫,此乃国之大计,朕夜观星象,洞悉天机,若北方不兴水利,恐数年之内,五谷难丰。

至于瘟疫肆虐,洪卿之奏,字字惊心。若朝廷袖手旁观,北方或将成荒芜之地,人烟稀少,更遑论粮仓充盈。若此祸蔓延至江南鱼米之乡,后果不堪设想,诸卿可曾深思熟虑?”崇祯帝寥寥数语,便令温体仁与陈奇瑜心中盘算化为乌有,尽显帝王威严。

然,朕深知难题需解,遂言:“古语云,开源节流,乃治世之道。节流之路既已闭塞,则唯有开源可图。朕所提之事,皆为当务之急。今且论开源之策。”

闻锦衣卫密报,江南沃土,多被商贾所惑,改种茶桑,以逐蝇头小利。朕虽可舍茶,然百姓不可无粮。王大伴,即刻拟旨,凡产粮之地,擅改种者,限令复耕,违者夺其田产,以儆效尤。”崇祯帝言辞铿锵,不容置疑。

茶桑之利,山林尚可得之,虽非沃野之丰,亦能解燃眉之急,不致国本动摇。然商贾逐利,罔顾民生,实乃可恨。

“卿言改种亦难解粮荒之困,朕岂不知?”陈奇瑜深知国情,然崇祯帝并未气馁,反而陷入沉思,片刻间,灵光一闪,拍案而起,惊得温体仁失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