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新“三巨头”的局面正式形成后,由于曹飞扬不再独霸年级第一名,也不再是新老师口中夸赞的榜样,加上在围攻她的室友眼中,她失去了周英老师这个靠山,因此,她们对曹飞扬的刁难反而少了许多。

然而,对曹飞扬来说,她内心的伤痕却从未痊愈过。因为没能保持年级第一,让她一直在心里觉得有负于周英老师的厚望。

此外,曹飞扬一直觉得是自己连累了周英老师。因为她觉得如果周英老师没有每天都把她当成大家学习的榜样,也许大家不会因此反感周英老师,更不会因为反感周英老师的教育方式而导致后期整个班级的学风越来越差。

出于对周老师的愧疚,也为了感谢周老师对她的知遇之恩,开学后,尽管周英老师不再担任班主任一职,但曹飞扬对她却比之前更加敬重。对于周老师布置的每一篇周记也比以前更加认真地去完成。因为曹飞扬想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诉老师:尽管上学期她没考好,可是她并未被打垮,老师也一定不要气馁。因为在曹飞扬心里,在教育学生方面尽心尽责的周老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她对得起周英老师的赞誉。

之后的周记,有两次曹飞扬写得异常出彩。

一次,老师要求把王勃只有40个字的离别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扩写成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由于这是个开放性题目,没有前文可以参考,因此很多同学写得一塌糊涂。可是曹飞扬却成了整个年级的例外。曹飞扬在行文中别出心裁的以第一人称杜少府自居,把整首诗描写成了好友王勃给自己送行时依依惜别的故事。

“在文章开篇,曹飞扬就发挥了她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对城楼,山川,迷雾,凉亭和柳树等事物的描写,烘托出了一种离别前的哀伤气氛。

之后,曹飞扬又在文章中特意加入了敬酒互勉和折柳相送这两个的情节。敬酒互勉符合当时诗歌背景。当时诗歌的作者王勃仕途之路搁浅,因此曹飞扬既然化身为王勃的好友杜少府,在离别之际鼓励自己的好友自然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而折柳相送呢?

折柳相送是古人离别时常用药仪式,因为`柳'与''留''同音,所以古人离别时常用折柳相送表达自己希望对方可以留下不走的意思。本来这一点我在教大家诗词的时候应该说的,可是当时我却漏掉了。没想到我没有说过的这个知识点,曹飞扬居然也知道,并且把它运用到了这次诗歌的扩写当中,这实在是难得!

也正是这两个小细节,以及前面场景的铺垫把两人离别时的愁绪和对仕途的担忧推向了极点。

这就是曹飞扬的扩写比你们其他人写的都出色的原因!”

当周英老师拿着曹飞扬的文章在班上朗读时,全班静悄悄的,直到文章读完,很多人还沉醉其中,没有走出来。

而当周英老师点评曹飞扬的文章为什么会比大家的都出彩时,大家的脸上最终也都呈现出了心悦诚服的表情。

最后,意犹未尽的周英老师直接在讲台上宣布:“听好了,这篇周记,整个年级除了曹飞扬一个人,其他人全部都要重写!”

说完周英老师像是扬眉吐气了一般,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教室。

然而,让曹飞扬哭笑不得的是,很多同学在重写的时候特意跑来借阅曹飞扬的周记,用他们的话来说是,他们忘了当时曹飞扬是怎样描写的了,想要再看看,借鉴一下曹飞扬的写作方式。而他们口中的借鉴实际上只是摘抄!

毫无疑问,这样的结果是,大家后来重写的周记几乎都变成了东拼西凑曹飞扬原来写的文章,仿佛他们觉得只要在行文中出现了曹飞扬文章中的某一段话,某一个细节,他们的作文就拿到了通关令牌似的。

所以最后周英老师的重的要求就变得毫无意义了,不了了之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