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金陵

郑国辉首先拜会了江南提督福珠洪阿,这才返回位于鼓楼的宅邸,开始处理堆积如山的案牍事务。

这些案牍事务,都是手下的幕僚师爷汇聚起来,需要郑国辉亲自拿主意的重要事项。

分管总务及私盐生意的董焕章呈报

近期以来

有维扬盐商李文安,王瑞,周从明等数家,分别在镇江府,常州府等地低压售卖公盐,抢夺市场,另有维扬盐商曾、纪两家销往姑苏府及浙北等地。

正面打压不大方便,于是暗地里扮成盗匪,劫杀了几批盐货,也杀伤了些人。

但未触及李,王,周三家盐商的主事者,也仅为稍有影响,但无碍大局。

毕竟暴利如此丰厚的生意,任谁也无法放弃。

这种情况与郑、王两家盐商类似,郑绍堂与王学寅两家盐商不但在金陵有生意,在湖湘同样有生意,每个月都有上万两白银以上利润。

在金陵遭遇的重创,在湖湘反而做的愈发兴旺。

考虑到江南省市场上,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是公盐与私盐并立的情景。

可能公三私七,也可能公二私八,但绝不可能是一家独大。

郑国辉无意再次动用公器打压,于是把私盐的销售价格降低一成半,用价格抢占市场。

这样重要的决定,也只能他亲力亲为。

收容流浪贫苦儿童的慈济会扩展迅速,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已经收容了13700多孤苦少年,从7岁~12岁不等。

郑国辉感觉速度扩张太快,肩膀上压力隐隐吃不消的样子。

只能提高标准,每月收容不超过1200人,收容的年龄从七岁提升至九岁,要求脑袋反应灵敏,身体健康,无伤病,有家庭者暂停收容。

负责营建一块的幕僚师爷郑家良禀报;

自新年开春以来

营建事务越发的繁忙起来,需要的人手大大增加。

仅靠迈皋桥那一片已经远远不够,不得不重新涌入金陵城的流民中招募了很多人手,数量约5420余人。

营建屋宅大都是体力活,需要的人手多,门槛低。只要种过庄稼,多少都能上手些泥瓦匠,实在不会打打下手也行。

幕僚郑家良手下已经扩充到十几人,依然不敷使用,统筹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

再者,迈皋桥一地聚集了如此多的人手,也引起了地方官府的注意,这就是树大招风。

幕僚郑家良建议

在各个窑口,木材厂实行掌柜制度,由各家掌柜单独负责,生产也好,运输也好,购进原材料也好皆可放手,按月或按季收上缴银子就行。

做的好的掌柜有赏赐,做的差的有惩罚。

骡马运输队亦可自由组合,或是乡亲,或是邻里,或是亲眷,每一队六~十余车不等,自行揽活计。

只需按车缴纳例银即可,车多的多缴,车少的少缴。

城内屋宅营建也用类似方法管理,通过组织帮会形势,形成两至三个地方帮会,各自接取屋宅营建的活计,对内对外皆可。

对内就是接取将军大人名下尚未修缮的屋宅,城内空地营建的活计。

对外就是接取涌入金陵城的这些富商巨贾营建宅邸的话计,如今多的做不过来,也是增长最快的业务。

幕僚郑家良的呈文厚厚的一叠,郑国辉花费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完,显然用了心。

仔细的考虑了下

郑国辉觉得这些举措贴合实际,可行性高,在众人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花费了许多的心血提炼而成,言之有物。

于是在呈文上提笔批示,大加赞赏了一番,授权郑家良主持相应改良事宜,酌情办理,不必再请示。

营建这一块儿临时起意,郑国辉从头到尾也没怎么过问,索性全都丢给幕僚师爷郑家良去处置。

一年几万两银子的生意,一个月才几千两,赚的都是苦力钱,他也不是太看重。

城内修缮好的屋宅店铺租赁出去,租金是节节攀高,总计1600多个物业,现在已经达到每月近两万多两银子的收益。

看这迅猛上涨的势头,明年就能翻一番。

这是除了私盐之外,郑国辉最大的进项,所以民间现在有“郑半城”的美誉,说的就是他财雄势大。

若都卖出去,怕不是价值两三百万两白银吧?

郑国辉可不傻,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抛售物业,做个包租公多好。

未来的三四十年时间里

金陵城都不会遭受严重的战争创伤,如今的租金上涨,只是回归繁华都市本来的价格体系,反映出物业的本身价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