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

【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

【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

【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之后,明成祖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

【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

【如果大明民间发生了灾情,朱棣要求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同时,朱棣提出“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的原则。】

【朱棣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

【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时期,过度喜佛、喜道教之风。】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看到未来的朱棣,对官员还是十分强硬的,不像朱允炆那样。

老朱基本上非常满意,这很对自己脾气,就得这样严厉的对待那些官员。

老朱拍着朱棣的肩膀说:“小子,你未来的干得还不错。不像允炆那小子那样软。”

.......

【朱元璋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

【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

【朱棣时期,完善了文官制度。】

【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但内阁品级不高,一般要经过翰林院庶吉士锻炼。】

【永乐朝内阁文臣虽只是正五品,从职权上看也仅备顾问。】

【但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决策,都要咨询他们的意见。】

【内阁的出现弥补了自中书省废除后,中央机构在结构上的脱节,终明一世没有被废除。】

【正统至正德年间,内阁中枢决策的权位愈发巩固。】

【权力也开始超过六部,内阁首辅开始出现,其地位与作用也日益显著。】

.......

西汉,汉武帝刘彻时空。

“内阁制度?”

“废丞相制度?”

老年的汉武帝,对这个内阁制度还颇为眼前一亮。

要知道,汉武帝这一朝,丞相换了一波又一波了。

因为丞相的权力很大的,所以为了防止丞相久居权位,拉帮结派。

汉武帝老是找各种借口、理由,把历任丞相搞下去。

汉武这一朝的丞相,不仅数量很多,而且下场都不怎么好。

之前,汉武帝搞出一个中外朝,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中朝,制衡外朝的官僚。

中外朝制度,也有弊端。

汉武帝现在觉得,自己可以学朱棣,搞个内阁制度。

这样,又多了一道制衡。

......

大秦,秦始皇嬴政时空。

对于这个内阁制度,始皇帝同样眼前一亮。

虽然以自己的能力和威望,他不觉得丞相能给自己造成致命威胁。

但是,自己的子孙呢?

如果是扶苏这样的储君继位,那么自己就要考虑如何制衡丞相了。

毕竟,丞相的权柄确实太重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