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朱允炆觉得自己堪比汉景帝,觉得汉景帝能够以一打七,那自己为什么不能呢?”

“不过也不能怪朱允炆会这么想,毕竟刚开始的时候,朱允炆跟朱棣的实力对比太悬殊了。”

“应该这么说,按照朱允炆的资源,打败朱棣应该比汉景帝平七国,要容易十倍。”

“不过,呵呵,这朱允炆志大才疏。”

“第二个原因:朱允炆是担心其余的藩王,朱允炆想通过野战快速解决朱棣,震慑其余藩王。”

“朱允炆这种想法,并没有什么错。”

“但是,一切的前提是,你能够赢得军事胜利,不然多好的战略设想都是虚的。”

“朱允炆最大的问题,就是军事连续失败,说白就是仗打输了,啥都白搭。”

“儿臣如果是朱允炆,现在就应该改变策略,尽可能通过长期围困消耗朱棣。”

“在野战无法战胜朱棣的前提喜爱,消耗战,是对朱允炆的建文朝廷最有利的。”

李世民再问:“还有吗?这能做什么,加快击败朱棣的速度吗?”

李承乾沉思片刻,继续对答:

“如果儿臣是朱允炆,我会一边以堡垒战术围困,一边分化拉拢燕军。”

“对于从逆的小兵平民,儿臣会亲自下旨,承诺永不追究。”

“对于那些中立摇摆的中高级军官,要威逼利诱,尽可能拉拢到。”

“无论是小兵平民,还是那些中立摇摆的中高级军官,可以允诺给他们更好的奖赏。”

“只要能够削弱朱棣的,就要不惜代价。”

“对于那些死忠于朱棣的人,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送他们跟朱棣去死。”

“如此下来,陷入重重堡垒围困的朱棣,必然会走向失败。”

......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李景隆从山东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燕军。】

【目标是白沟河(北拒马河),兵力增至六十万,燕军亦出战跟朝廷军对阵。】

【四月二十日,燕军渡过玉马河,驻于苏家桥。】

【四月二十四日,燕军与南军会战(战场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县南三十里)。】

【南军(李景隆部)先锋平安之前曾跟随朱棣出塞,熟悉朱棣战法,于是设伏兵伏击朱棣。】

【燕军到达之后,平安伏兵起,挺矛冲锋;】

【瞿能父子也一同合击,燕军战斗失利。】

【当时南军郭英部也来到战场,郭英在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埋地雷,燕军撤退时损失惨重。】

【朱棣亲自率军殿后,但夜间迷失了道路。朱棣下马趴在地上辨别河流的方向,才分清方向,回到大营。】

【令军士提前用餐,准备次日决战。】

【次日(四月二十五日),燕军与南军再次合战。】

【瞿能、平安绕至燕军后方,攻其后军得手。】

【朱棣见状不好,亲冒矢石,令丘福冲击李景隆中军,不成功;】

【朱棣率军攻打,双方混战,飞矢如雨。】

【朱棣先后换了三匹马,射光了三筒箭,宝剑也砍断,差点被平安、瞿能所伤。】

【李景隆见状果然生疑,攻势减缓;】

【朱高煦此时也来援救,战事暂时缓和。】

【不久,瞿能再次引众搏战,大呼“灭燕”,形势再次对燕军不利。】

【就在战事危急时,一股旋风刮起,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南军顿时大乱。】

【朱棣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

【南军大败,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阵斩。】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