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意岔开话题,“明前,那你说说看你的创意呗。”

明前听到我提听听创意,失落的情绪立马转变,兴奋的从兜里拿出他提前规划的几张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一堆文字像要出门的蚂蚁组成了列队,“我这个想法叫自行车租赁小屋。你们看我做的调研,学校约有2万人,但自行车的数量却不多,我摸排过大概4千辆,那剩余的1万6千辆的需求,如果按照10%的人需要车来估算的话,也就是每天有1千6百人需要用车,这个市场需求非常大。如果我们有5百辆自行车进行租赁,每天租赁1-4小时,平均租3次的话,每天能租出去1千5百次,刚好满足市场需求。一年刨除寒暑假大概有240天左右,那么也就是一年有36万人次需要用车,按照1小时内1元4小时内2元计算的话,一年最低能有72万收入。

“刚刚算的是市场和收入,这下面是匡算的成本,门面租金一年5万,自行车按3百一辆需要15万,人员按4人计算(2个前台轮换,2人维修)需要12万,那就是需要32万启动资金。本来如果入选的话,免了门面费,人员工资可以兄弟们先干起来,自行车的15w大头学校再承担解决,这个项目就算干成了,你说是不是比那些入选的项目实际可落地?”

这几张纸就是明前创业项目的核心了,数据很清晰,我从纸上挪开眼睛,“这些都是你的理想状态啊,万一哪个环节不如预期,成本也就打水漂了。”

明前一边说一边翻页,“所以为了降低风险,还有第2波数据支撑。刚刚提到学校有约4千辆自行车,那这个自行车市场本身就不饱和。每年大四的学长会离开,大一的新生会进来,这就是一个有买有卖的好市场,但学校自行车数量如此少,无非就是买自行车的价格偏高,如果我们把学校大四学长的车以很低的价格买入后进行升级改装,再以低价格再卖出去的话,我们学校的自行车市场不就流动起来了嘛。

“还有一点,我觉得可以打动学校的。我们虽刚进大学校门,但看到不少自行车结灰上锈,应该是僵尸车很多年了。我之前问过宿管阿姨,宿管阿姨说这是个老大难问题,学校也没办法,卖也不敢卖。如果把自行车市场盘活了,岂不是给学校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明前又翻出去一页,“这是第3页数据,是电瓶自行车,目前一台电瓶车要2千多块,相当于我们4个月不吃不喝的生活费,所以学校能买得起电瓶自行车的不超过2百台,如果我们后续拿盈利的钱再买入些电瓶自行车租赁出去,那不是抢占了一个完全空白的市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