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坝的灾情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因为工厂的陆续开办,黄草坝营的百姓大部分都有了一份收入,家中也有了一些储存,基本都能捱得过去,除了一些孤寡老人。本着救急不救穷的救灾原则,实际发出去的物资大约是调用物资的一半左右。不过这点物资达到的效果却是很明显的,黄汝桂明显感到百姓看向自己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以前只有敬畏,现在却多了一丝亲切,以前的目光只有麻木,现在则多了一点希望。毕竟在这个年代能在受灾的时候想着救助普通百姓的官府真的太稀少了,况且现在的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可预期的将来会过得更好!

腊月二十八,吉,诸事皆宜。今天是钢铁厂开炉的日子,作为新的钢铁厂工人,阿诗努伊今天早早就起床了。在背着阿妈去董谷看病的日子里,阿诗努伊和阿诗卢卡见识了董谷的富裕和那边工人的生活后,觉得自己以前过的日子那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所以他们都求着刘神医说说想当工人,刘神医心软就跟陈总工说了一下,陈总工说没问题啊,钢铁厂正招人,阿诗努伊正合适,阿诗卢卡可以去织布厂或制药厂,那两个厂更适合女孩子。

阿诗努伊拿着小黄医生开的体检证明和陈总工的介绍信,很容易就成为了一个钢铁厂工人,只不过入职培训却让阿诗努伊苦不堪言,因为语言不通,不识字,很多课程都听不懂,所以定级的时候只级定了一级,月工资是一两。如果要升二级,那得先学会至少200个字,但工资可以提高到一两半。再学400个字,可以升三级,工资2两。所以这段时间阿诗努伊课后还经常缠着那僰人翻译老杨学汉语,老杨倒是也热心地教,听说他的工资是三两,不过阿诗努伊想着最多一年,他也要学会400个字,也拿三两工资。

这时外面几个人走了进来,阿诗努伊看到最前面的就是李国庆和陈博,李国庆那是大恩人刘神医的先生,阿诗努伊赶紧上去见礼,李国庆笑眯眯的问:“阿诗努伊,在这里还习惯吗?”这话阿诗努伊倒听懂了,连忙回答道:“习惯、习惯!”李国庆哈哈大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呐,想不到阿诗努伊这么快就学会汉语了,不错、不错,继续努力!”这话阿诗努伊就没全懂,不过也知道这是夸奖他的,笑眯眯的不断点头哈腰。

这时李天雄叫道:“出铁了,出铁了!”只见高炉打开,红色的铁水流入倾倒的转炉中,铁水倒完后慢慢摇正炉体,李天雄大喊一声:“吹气、加料!”随着渣料的倒入,炉内发出刺耳的噪音,炉口冒出赤色烟雾,过了一会,炉口变亮,噪音减弱。李天雄又喊一声:“加料!”第二次渣料倒入,这次等的时间稍久,李国庆估计大概过了十多分钟,李天雄大喊一声:“倒炉,出水”只见那转炉慢慢倾倒,钢水流出后顺着槽流向了加工车间。

陈博陪着李国庆、黄汝桂、不应留等走进了加工车间,并介绍了军用车间的生产,加工车间最主要的是一个圆钢生产平台,一个板材生产平台,一个弹簧钢生产线。首期只做三套钢管供试验枪用,其余出的钢由民用品生产车间加工成各种生活铁制品。

见黄汝桂与不应留显然对军用品不感兴趣,陈博带着他们走向了民用品车间,只见一排十来个工位,钢水过来后首先入模成型,再由铁匠锻打,不过锻打也是在一个特制的模台上,保证做出来的产品基本一致。

不应留饶有兴致的看着一个工位上的铁匠在打制一把菜刀,只听见车间里叮叮当当有规律的打铁声,不一会菜刀完成,淬火后交给下道工序,下面一个却是个女工,只见她把刀身夹在一个操作台上,拿出一个木柄,用木锤把木柄给打了进去,一把菜刀就完成了。

不应留拿起那把菜刀,发现这菜刀却是比寻常的轻多了,但感觉很锋利很厚实,不禁喝了一声“好刀”,转身对那铁匠说:“师傅好手艺”那铁匠害羞的说道:“哪里,哪里,是这铁好,我都不需要什么力气,比以前可轻松多了。”

为了办这个钢铁厂,黄汝桂和不应留把自家所有的铁匠都送了过来,还把周边一些卫所的铁匠勾引了不少过来,现在的民用品加工车间里有铁匠40多人,分成十个组,三班轮流,铁匠的基本工资为二两,并有一些计件奖金。

民用车间主要生产菜刀、剪刀、?刀、铁锅等日常用品,由于采取的是流水线作业,产量不是小作坊可比。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