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皓回到家推开家门的那一刻,屋内静悄悄的。他看了一眼挂钟,意识到父母应该还在工作。杨皓放下书包,耳边传来了五楼装修的声响。他好奇地走上楼梯,来到了正在装修的五楼。五楼的门口堆放着一些装修材料,几位师傅正忙碌着,灰尘与油漆的气味混杂在空气中。
他礼貌地向师傅们打了个招呼,并站在一旁观望了一会儿他们的工作。师傅们告诉杨皓,今天的工作会持续到晚上七点,他们与杨皓聊了几句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装修工作中。下楼回到自己的卧室,杨皓试图开始写作业。但是即使关上了门,五楼的装修噪音仍然隐隐约约地传了进来。他尝试着集中精神看书,却发现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思绪被断断续续的噪音切割得支离破碎,杨皓决定不再勉强自己。他干脆拿上泳具,心想不如去那里消磨时间。
杨皓在七点准时踏入家门,发现父亲和母亲已经提前回来。嘈杂的楼上装修声已归于宁静。他的母亲好奇地询问:“今天去哪了?”“去游泳了。”杨皓简洁回答,接着又补充道:“因为家里装修声音太吵,打算晚上再安静地做作业。”他明白母亲言下之意,便不多言语,迅速将东西安置好,随即与父母一同前往食堂吃晚饭。
吃完饭,回到客厅,看会电视,跟父母聊会天,回屋写作业。晚上十点左右,妈妈端了一杯热牛奶进来,放到桌子上嘱咐早点睡。杨皓正在专注学习,点了点头,继续埋头学习。
周二,最后一节自习课。杨皓望着窗外发呆。以前挺理解的一句话,我们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可是他现在同时拥有了,这也是他感觉活得拧巴的原因。一方面身体处于青春期,活力无限,一方面灵魂是个成年人,青少年和成年人的思想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是时代带来的差异。
在国外的时候还不明显,那时候忙着挣钱,没工夫和同龄人深入接触交流。另外后世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那时候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全球大国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一过程不仅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而且引发了国内民众对自身身份和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进而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
这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来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国民看到了自己国家的实力。无论是科技发展、教育进步、还是国际影响力提升,都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其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社会话语权越来越大。这种角色的转变也增强了国人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然而,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上升,与美国和西方世界的竞争与对抗也变得更加激烈。在经济、军事、科技、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内,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有时甚至会擦出火花。特别是在贸易、科技、网络安全、地缘政治等议题上,双方的矛盾和分歧表现得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整个国际社会似乎也因此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撕裂。一方面,全球化带来了各国之间联系的紧密化;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利益的冲突、价值观的差异以及对外政策的角力却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分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审慎和智慧地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处理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互动,如何平衡民族自豪感与全球责任感,这都成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了。
杨皓就是在这种中国复兴过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天然就对西方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更别说崇拜了,能平视就不错了。哪像现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崇洋媚外言论公然登上报纸头条,各种公知对美西方的崇拜溢于言表,公知、高华都是褒义词,是人人羡慕的对象。杨皓要融入这个时代的社会,他能不拧巴吗。
通过和同学们这一段时间的相处,杨皓发现,处于青少年同学通常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相比之下,他这个成年人灵魂可能更加现实和理性,思考问题更全面、深入。青少年可能会更关注自我认同和同龄人的认可,而他则更注重责任和社会角色。
杨皓常常在想,那些穿越时空的前辈们是如何做到的。他们似乎总能够毫不费力地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就像鱼儿融入水一样自然。每当他阅读那些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时,总会被那些穿越者的从容不迫深深吸引,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羡慕。
然而,现实对于杨皓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作为一个学生,他感到自己与这个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距离感。或许是时代的快速变迁让他有些措手不及,或许是学校里那不断涌动的青春潮流与他个人的价值观有所冲突。总之,无论他如何尝试,那种隔离的感觉始终像一堵墙,将他与周围世界隔绝开来。
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让杨皓感到困惑。每天,新闻里都是关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报道,人们在讨论股市和房产,谈论的是数字和趋势。这些对他来说既遥远又复杂,他不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应该如何立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