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妃回宫后,假借“问安”之名到仁寿宫见刘太后,顺带了一盒太后最喜欢吃的桂花糕。
刘太后本以为庞妃这次的目的,是为了被关禁闭的父亲庞太师说情。
可从头至尾,庞妃对此事只字不提。
说得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轶闻趣事逗她开心,刘太后这才渐渐放下警惕。
“太后,臣妾最近听到一则关于孝道的传闻,不知太后可有兴趣听。”
“哦?是何传闻?”
听到“孝道”二字,刘太后顿时打起了精神。
“臣妾听说,最近有一位新任的官员,为了政绩,博取名望,竟暗中指使子女状告生父,最后将这位父亲问斩。”
话音刚落,刘太后瞬间脸色大变。
“什么——”
大宋礼仪之邦,仁孝治天下。
为官者更应恪守孝道,为百姓树立榜样。
大宋朝有这等官员,这还了得?
一念闪过,刘太后不由得怒火中烧,“大宋果真有这样的官员?”
庞妃循循善诱道:“臣妾也只是听说,至于真假,臣妾不敢乱言,兴许只是传言罢了。”
刘娥点了点头,铁着脸道:“将你听到的说与哀家。”
“是!”
当下,庞妃将林爱姑告父之事简略地说了一遍。
不过在她的转述之下,原本鸣冤多年不得的林爱姑,瞬间成了一个至孝之女。
因官府的威逼,迫不得已才状告生父林嘉木。
闻言的刘太后更是怒不可遏,一张脸扭曲得可怕。
“此人究竟是谁,如此胆大妄为。”
“听说是新任的开封府府尹包大人。”
“包…包拯?”
刘太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那个在知定远三年,政绩斐然、在朝堂力挫辽国使团的包拯,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做出此等悖逆之事?
这怎么可能?
刘太后阅人无数,自认有识人之明。
她的眼睛没瞎,分得清臣子的忠奸善恶。
包拯,妥妥的治世能臣,秉性纯良,大公无私,一心忠于朝廷,绝不可能是奸佞小人。
如果说,他一直都是装出来的,是自己看错了。
可,皇,吕夷简,以及八贤王对他都赞许有加,难不成所有人都错看了包拯不成?
要真是这样,这样的臣子就太可怕了。
刘娥如遭雷击一般,心里久久不能平息。
孝道,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回避的话题。
身份越是尊贵的人,越重视孝道。
尤其刘太后,最为看中。
因为她需要一个孝顺的皇帝儿子。
如果连皇帝都不孝,那么她这个太后什么都不是。
林爱姑告父,看似一家之事,实则关系着整个大宋的伦理道德准则。
此事若不妥善处理,君臣父子、三纲五常将荡然无存,从而危及大宋的统治。
“这个包拯,如此胆大包天!枉费哀家和皇对他如此信任。”
刘太后气急败坏,自己何等精明,竟会被一个小小的包拯玩弄于股掌之中。
要是不给包拯一点颜色,日后还如同驾驭群臣?
庞妃假意道:“太后息怒,此事只是谣传,真假不明,这里面或许另有隐情。”
刘娥沉吟片刻,不动声色道:“哀家自有主张,时候也不早了,你先回去吧!”
“是!”庞妃暗暗窃喜,“臣妾告退!”
庞妃前脚刚走,刘娥随即吩咐太监总管郭槐,到开封府打听具体情况。
“是!”
郭槐唱了声喏,出宫而去。
不一时,急匆匆赶回仁寿宫回禀。
“回太后,开封府确有一个叫林爱姑的妇人鸣冤,其父林嘉木死于包拯狗头铡之下,而林爱姑也随之吊自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