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成绩公布后,班上同学人心浮动。曾经初中是重点中学名列前茅的同学这次成绩排在百名之后,曾经初中单科接近满分的同学这次成绩仅仅及格,各自情况都有。
班主任齐老师为了让全班同学发泄沉淀,拖了三天宣布本周六下午的班会课进行班干部竞选,同时发布校学生会干部的选拔标准。
这下本来还为月考成绩自怨自艾的各同学如同打了鸡血,瞬间满血复活,投入到新一轮的竞争准备中去了。宋如岚暗暗给班主任齐老师批语:“老狐狸”。
接下来的班干部竞选采用的是演讲+投票的方式,同学们选出了自己拥护的班干部,宋如岚成功当选班宣传委员,在班长号召大家召开了高一三班第一次班干部大会后走马上任,为班级和同学服务。
宋如岚其实瞄准的是校学生会干部的位置,但学校规定校学生会干部要从班干部中间产生,而且高一年级只有三个名额,竞争会很激烈。
宋如岚结束一周的学习生活回到家里,看见厨房里堆放了各种鸡鱼肉蛋蔬菜水果,连父亲珍藏了好几年的五粮液都摆放在柜子上,让人一看就是要招待贵客。
这个年代除了国营饭店外没有其他的餐饮店,请客基本都是在家里自己做,所以每家都有一个相对厨艺高超的人,而老宋家来客人的时候就是父亲宋天保下厨。
后来晚饭的时候听说是父亲的战友王长青要来家里做客,因为王长青是第一次来家里,所以父亲宋天保准备得非常隆重。
私底下宋如岚问过母亲才知道,这个战友王长青是广东人,现在在特区一个工厂任厂长,前不久邀请父亲到特区工作的人就是他。
宋如岚好奇母亲的态度,她既然反对父亲去特区为什么还对父亲招待王长青这么支持。
母亲刘秀琴后面的一段话给宋如岚解了惑:
“当年我去部队探亲的时候见过两次,当时你爸爸是指导员他是连长,我怀着你姐从部队回来火车票不好买是他想办法给我买的飞机票,使了好大劲。”
“你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需要白糖也是他想办法替我们买的,他这个人头脑灵活办法多。”
听完母亲的话,宋如岚明白了父亲这个战友王长青绝对有经济头脑,在以前那么困难物资严重短缺的时代都有办法搞到东西,现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开始,这种人肯定混得风生水起。
周日这天母亲一大早就整理房间,期间还数落小弟周如刚无数次邋遢;父亲则一头扎进厨房准备食材,琳琅满目摆满桌子。
近中午的时候传说中的战友王长青进门,手里提了好大两包东西,刚进门就喊母亲“嫂子”然后把东西交到母亲手上,说是一点家乡特产不成敬意。
父亲把三个孩子叫来喊“王叔叔好!”,王长青笑呵呵地从包里拿出三个信封递到三姐弟手上。
一时大姐如岚小弟都没有想到,马上推辞,父亲母亲也一个劲说“不行不行,没有这规矩。”
但王长青一本正经地说这是他们广东的规矩,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三个孩子,是他给三个孩子的见面礼。父亲母亲只好不说推辞的话了,叫三姐弟收下了。
午饭时间全家五口人和王长青围坐在家里的饭桌前,气氛热烈空前。父亲频频和王长青碰杯,五粮液的香味四处飘散,桌上的鸡鸭鱼肉各色菜式也渐渐露底。
酒过三巡,王长青拉着父亲宋天保的手说:
“老宋,你相信我,我不会骗你。你三个孩子都大了,以后用钱的地方很多。这次机会你一定要抓住,这个香港老板投资五百万新建的电子厂,规模不小。我都帮你联系好了,你一过去就当厂长管生产,收入启明是你现在工资的五倍。”
父亲宋天保边给战友王长青倒酒,边回应道:
“我知道,老王。为我的事情你花了不少功夫,为此我非常感激你。我已经打听到了省里已经下发了关于停薪留职的文件,这样我没有了后顾之忧才能到你那边大展拳脚呀!”
后面两人又讨论了工厂管理的一些事情,把一瓶五粮液喝完,两人的脸上都泛着红晕,也不知是多年战友重逢激动的还是喝酒喝的。
宋如岚看母亲全程笑脸相迎,知道父亲去特区的事情算是初步定下来了,现在就等停薪留职文件下发后看如何规定的再申请办理。
送走战友王长青,父亲宋天保晕乎乎地躺了一个下午,等醒过来之后就把全家召集在一起说是开一个家庭会议。
父亲宋天保第一个发言:
“今天你们都听到了,王叔叔给爸爸联系了一家香港老板在广东特区投资开的电子厂,邀请爸爸去当厂长。”
“但我现在厂里的工作还在,需要离开的话要等文件下来申请停薪留职。”
看着小弟宋如刚的迷糊样,特意解释道:
“就是保留现在厂里的职位,但不拿工资了,自己去找另外的工作。”
看大家都明白了之后,叮嘱道:
“目前这就是还不知道成不成,厂里的人际关系很复杂,所有人都不许和外人说这件事,否则会对我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姐弟点头明白了之后,父亲又和母亲私底下去商量事情了。
小弟宋如刚得到父母的同意后打开了中午战友王长青带来的特产包,看见里面的东西愣住了:
一个口袋装了起码三条干鳗鱼,还有两大包晒干的对虾和淡菜以及一包几斤重的干桂圆肉,包底下翻出来还有两条大的干墨鱼,全是海味。
父亲和母亲看着这些东西都有些感慨,王长青确实大方,给三姐弟的见面礼是每人十元钱,要知道西林市春节的时候长辈给孩子压岁钱普通标准也就是一元二元。
父亲想了一下郑重地对母亲说:
“都收好,以后有机会再还这个人情。”
宋如岚返校之前想到一个月前给父亲提议的为大姐物色辅导老师的事情,问了父亲说是还没有打听到愿意补课的老师,不禁为这个年代教育的单一化感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