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道系青年”这样的词出现频率挺高,这在几十年前是没法想象的,毕竟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环境。
而再往前推个一千来年,如果当时有“道系青年”这个词,那应该算是一种夸奖了。
因为在那个年代,信仰道教是一种真正的“时尚”,大量的贵族与高级文人的介入使得道教的内核被极大地丰富了。
现在的情况则大大不同,科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分割了传统社会中道教的一部分职能,所以当代信仰道教的局面,也就变了。
当然,对于“道”的追求,仍然应该是每一个信众的目标,不管你是哪个教派的,或者是哪个祖师的法脉,这个基本的东西不能变。
有人说现在道教越来越向着“文化”靠拢,丧失本来面目,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因为道教信仰要讲究一个修为,这就是很私人的事情,归结到最后还会是个人体验,而个人体验本身则是千差万别的。
“道系青年”这样的现象或者说“存在”,也就是这么个过程,各种压力太大了,这个压力,科学手段解决不了。怎么办呢?那就从信仰上找办法。宗教里不缺故事,是因为宗教里不缺生活,生活是一个强大的存在,强大之处在于“潜移默化”、“不知不觉”,这是最能影响人的。
这个办法也未必是真正的“信仰”,而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态度。“道系青年的正常生活”是一种让自己舒服活下去的态度,渗透进生活之中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活下去,这也是道本身的意义,而不是你必须得上升到“信仰”的程度。
如果真要深刻地去探究道教的内容,还是得去读《道藏》。然而,这浩如烟海的文献让每个人都去读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所有人都去读,那大家也都没法生活了。
南怀瑾先生:
《道藏》的几个“不得不读”
中国文化,为东方学术思想之主流,此为世界学者所知之事。而中国文化之中坚,实为道家之学术思想,此则往往为人所忽略。……
然因世人不知《道藏》之内蕴为何事,往往误以画符练咒,捉妖拿怪之法术,即谓此即为道家与道教之学术思想,卑陋浅薄如原始之巫医而不足道者,诚为可怪。
假设《道藏》为一毫无价值之丛书,试想历三千年来我辈之先贤,皆为有目无珠,胸无点墨,而盲然为此者乎?积数千年前人学者之累积,而不经悉心研究阅读,动辄斥为卑陋,恐贻识者有非狂即愚之诮矣!
宁不见每当国家板荡之秋,若干命世之才,其匡时救世之韬略兵机,阴阳钩距,纵横捭阖,建功立业而措变乱于安定者,靡不学宗道术,德操中和,重如伊尹、姜尚、张良、孔明、以及刘秉忠、姚广孝、刘基等辈,此皆彰明较着者;他若功成身退,没世而名不称者,比比皆有。至如南面君人之术,无为至治之道,若不知黄老之学,未有成功而不败者。
故须略加说明其内容,望吾民族国人与国际人士之有明见者,应当更加珍惜而推广流传之。上则可以对先民及吾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下则使我后世人类之子孙,或可由此藏帙中温故而知新,藉得启发而光大之,对于人类生存之未来大计,将大有裨益矣。
盖《道藏》中所列诸经,汪洋渊博,只需去其宗教神话色彩之外衣,则可由此了解东方古代文化思想中,对于宇宙形而上之形成万物根元,早已另有发现。此则凡研究东西方哲学与宗教之士,不得不读。
其中有关于天文推步,日月星宿运行之原理与现象,要亦为东方原始天文气象学之渊源。故凡研究天文学说,以及了解印度、阿拉伯与中国天文之沟通者,不得不读。
其中有关于阴阳术数,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等学。故凡研究奇术异能者,此中尤多原始渊府,不得不读。
其中有关于河渎名山,神仙洞府,则为中国三千年前对于地球物理之基本观念。故研究自然科学如地球物理,欲参考先民远见之资料者,不得不读。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