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贬后,即使地处荒芜之地,他也仍能平静处事,修水利,撂荒地,惠民生,颇有成就。
没过几年,林则徐被召回,再次受到朝廷的重用。
正如《昭德新编》有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心平,气才和。
遇事不急不躁,是真正高明的处事方法,怒气不常有,和气不可忘,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稳,余生,守住脾气,少一点浮躁,多一分淡定。
六、对己讲原则,守底气
一个人的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作家冯骥才,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做人之道,莫过于“底线”二字。
一个做事不讲原则的人,眼中只有蝇头小利,丧失了尊严和人格,他们会为了谋利,而去做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之事。
殊不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这些丢掉底线的行为,最终只会让他们陷入“作茧自缚”的困境,人生也会逐渐走下坡路。
不管身处何处何境,唯有守住原则,才能守住人生的边界,踏实做事,坦荡做人,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七、淡泊且致远,立正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名利,如同一个巨大的陷阱,你若不能看破,最终只会受它羁绊,与其终日汲汲营营,倒不如淡泊名利,守住正气。
南朝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深谙此道,他博学多才,曾官至左卫殿中将军,可他深知名利乃过眼烟云,于是毅然辞官归隐。
梁武帝数次想请他出山为官,可他仍不为所动,他画了一幅《二牛图》,用来表明心迹。
在画里,有一头牛正在水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而另一头牛却被人用枷锁所缚,驱使着向前行。
梁武帝由此明白了他的心志,打消了念头。
《菜根谭》里有句话:“物质尽管丰富,拥有的层面有限,精神大可淡泊,享有的乐趣无穷。”
宠辱不惊,淡泊明志,才是我们应追求的人生境界。
八、居低少卑怯,见骨气
《道德经》中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人本无贵贱之分,不因位高而自作聪明,不因位卑而随意贬损自己,骨气,是一个人立世的脊梁,身处低位,不卑怯之人,宛如披上一层厚厚的盔甲,针扎不穿,水泼不进。
他们带着一身傲骨,行走在天地之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有句话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那些心中坚守骨气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境遇,也会从容不迫地走好自己的路,有骨者,则“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气者,则“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人生是一场修行,携一身正气,向内寻找力量,才算不负此生。
九、卓而能合群,养浩气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三观和学识也会参差不齐,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从不把身份感写在脸上,他们即使出类拔萃,也懂得尊重彼此的差异。
北宋时期,王安石主张用变法来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困局,可司马光却不赞同,他认为此举弊大于利。
但两人即使政治主张不同,却也没有因此争吵不休,反而互相欣赏彼此的为人。
司马光称王安石胸怀坦荡,是挚友;而王安石则对司马光的人品、能力等大为称赞。
周国平说:“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懂得把尊重根植于心,不以自我为中心,用“和而不同”的态度与人交往,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人生很长,愿你我都能修一身见识,养一身浩气。
人活一辈子,走的是一条修心养德之路,人生九气,安身之本,一个善于养气之人,必定能塑造出优秀的品性,走向圆融的人生。
余生,愿你养好这“九气”之道,成就大器人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