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细微安慰让阿芳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安娜更是喜欢的不得了,伸出手去将她的散发捋了捋,拖着长音说:“好,其实阿姨也舍不得离开你呀。”她现在打心眼里也不再想离开这里,她觉着这一家人与其他人很不相同。
从大量涌入的国民数量上可以断定国内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除了这里,比罗比詹和海兰泡,还有霍尔那里都出现了涌入这里的逃难人群,奇怪的是,这些地方的当局也都极为少见的不加阻拦,任意放行了,有的时候最多也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出现这样的现象,使得科迪洛娃脸上的得意神色几乎很难消退,这不得不佩服她先前的预测得到了应验,而与她有着同样感受的人不用说也就数斯洛莫娃从事的那个行当了,她们开心一致的灿烂是没有任何理由去将它们分拆的;廉价给她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带来了市井的喧嚣,她们可以轻松自在地品茗茶香,不用再去过问那些嚼舌的高贵言语,战争来临之前的阴影对于她们来说,完全是不屑一顾的。
在逃难的人群里有一位脏兮兮的男人找到了厂里,那人一见到张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容易啊。”这位温饱不济的中年男人第二句话就是:“我快饿的不行了。”
当他看到一名女工给他送来饭菜时,他简直就是狼吞虎咽的把饭菜一扫而光。张强站在一旁一言不发的看着他,等他开始抹嘴时才开口问道:“找我应该有什么事吧。”那人说话比起刚才利索多了:“当然有的。”说话间就将口袋上的一根棉线扯断,从里面掏出一张叠的整齐而被揉皱了的纸条递给了他。
张强仔细的在纸张上搜寻过后就对那人问道:“你是怎么和他认识的的?”那人说:“我在码头等待北上的货船时,他给了我几块烧饼央求我尽量给他带到。”“那就谢谢你了。”张强谢过之后才仔细分析着所写内容。他知道二娃不识几个字,歪歪扭扭不说,错别字也不少,其中还有几个空当,但是他连看带猜还是能够看得懂,‘这已经很是难为他了’他想。
他看完纸条后又对蹲在那里的来人问道:“你现在还准备去哪里?”那人说:“还能往哪去,能有口饭吃的地方就行,”他咽了咽嗓子里的口水又说:“我真佩服那位只有一条胳膊的汉子,他对我说,只要他不死,就要把这个摊子守住。”张强听了也没多想就说:“那你就留在这里吧。”话音刚落,那人就一个劲的给他作揖,口中不断地说:“你可真是个大好人啊,你简直就是活菩萨……。”
张强随即便对那位送饭的妇女说:“把他领到契柯夫那里去。”等二人走了以后,他这才坐下来更加认真的重新看起了二娃的字条,信中大意是说:派来的人已回去多时仍没有收到你的回应,很是心焦,这里已经不是皇上的天下,所有人的辫子都和你一样剪短了,只有极少的人还留着,我没看到有什么变化,还是那么乱糟糟的你打我,我打他的,我把窑厂收拾的像个样子了,就等你来,否则又要废了,我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了,我好想你们,不多说了,也不知道你能不能收到我的字条。落款的时间是:一九一四年四月十日。末了还工工整整的写上了傅二娃三个字,看的出来,这封信他是费了好大的劲才能把它完成的。
他揣着这封信想了又想,直到夜深人静时还是把它递给了阿芳,他说:“你看看这个,我很想听听你的见解。”
阿芳在受到亚力托夫、科迪洛娃和安娜近来不同心境的影响下又有所改变;她和丈夫共同看完这张字条后抬起眼皮淡淡的看着张强,好半天也没有回答丈夫的等候,却回想起不久前才和斯洛莫娃的一次对话,她说:“在我没生赵褔之前,也就是去年的六月吧,我和方姨走在涅波西亚宫附近时,斯洛莫娃的马车在我们的身边停了下来,她和我热情的说了一些女人方面的事后还这么问我:‘据说,你们并没有把尹弗斯基想要了他的命一事告诉过大法官。’”“你是怎么说的?”张强急切的追问,也不提刚才的事了。阿芳说:“我那时就和平时一样的说‘他在我面前都没提到过这些,若不是您告诉我,我还蒙在鼓里呢’我还能说什么。”“怪了,她怎么没有问过我这些?”张强在自言自语的同时又开始分析了,稍后就对她说:“难怪我感觉她有些不像从前那样了。”阿芳一听这样的话,就知道他还是经常往那里跑,噌的一下火气就上来了,还好,这一次她也没有发作起来,但是她脸上的表情却不是怎么好看,然后就抖了抖手上的字条说:“你没有用错人。”便不再搭理他了,其实这也是她的另一种担心。这个事过了没几天,东平又回到这里时,张强便约来科迪洛娃,他们三人主要还是围绕着老话题再次交换交换一下各自的看法与想法,交谈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将会发生的战争、铁路和矿山机器的事,因为前仆后继的无本资源会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已成定局。张强主要强调的就是:“我们不能丢失日益看好的钢铁市场在哈尔滨的兴起,那里的铁路已经完全和这里连接,今非昔比,我的认为没有改变,这颗棋子不能丢!那样也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听得出,他的朦胧忧虑依然存在,态度上却很坚决。
科迪洛娃似乎也有些松动的说:“关键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在那里坐镇。”贺东平没有开口,他担心会将他派往那里,他可不愿意去受那份罪,何况他现在心里满满装的全都是安娜的影子。
此时的张强也在想这个‘强有力的’,不是指我,还能有谁?他也在等。凝重的气氛最终还是让这位当家人无法坚持下去,他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对科迪洛娃说:“我很想听听您的建议,您认为在这个时候派谁去会更为合适呢?”“啊,那里的情况我不熟悉,什么人可以胜任,还是让东平说说,”说着就转向了东平:“你认为谁去那里更能担得起责任呢?”‘你应该成为一位还不错的球员’东平这么想着,也只能硬着头皮说:“谁去更合适呢,第一要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第二嘛……,”他不敢说出需要掌握一定技术的话,便改口说成:“还是傅二娃是最为恰当的。”
科迪洛娃想笑却没有笑出来,她镇定自若的补充了一句:“再给他一定的权力。”“对对对,再给他一定的权力。”东平没有发觉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衔接,以前他从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这样就直接导致让张强无话可说了,这也许与他总是在安娜面前说错话的习惯有着一定的关联。
张强很不满意的扫了他一眼后说:“我去!”
他俩相互看了一眼,谁都不会想到他竟然会作出这么一个决定,想反对已经来不及了,何况两人都愿插手这件事。
科迪洛娃这时索性干脆的说:“暂时这里的事情也不是太多,你亲自过去看看也好,安排完事后快去快回就是。”张强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强调了一点:“在我回来之前,如果叶列维斯基回来了,一定要给我发份电报。”
新的电话局就建在工厂斜对面不到二百米的地方。
回到家中,他背着安娜又把他临时做出的决定向阿芳重新描述了一遍后说:“这也许是个契机。”阿芳默默地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这一决定。
外来人口的大量激增,虽然给这座城市带来劳工缺乏的问题,其他城市同样也从中获得了不少利益,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譬如:城市的安定、供给不足、物价飞涨和公共卫生等现象的出现就给了排挤外来群体的部分势力重新凝聚到了一起,其使用手段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之当地人暴露出来的那股莫名其妙的骄躁情绪也在日益攀升;相反,它同样也在刺激着一大波已经在这里立足群体的神经,虽然已经成立了华工团结小组,那仅仅只是个摆设,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勾起了人们对故土的眷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