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教化之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你出面做了,他日就算我败出庐江,相信新的庐江太守也不会为难于你。”

乔公思考了一下,仍是犹豫不决,但他至少没有直接拒绝:“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太守给些时日,让我考虑一下。”

“这个没问题,但你需尽快给予答复。你能等,但孩子们不能等,学子们不能等。”

陈飚向乔公抛出教育一事,其实不过是临时提起而已。他确实有计划兴教,但事有先后,如今他可没精力搞这些。连日拜访庐江望族及名士,他明白这些人是一股力量,用好了对他大有帮助,但这些人偏偏不怎么理他。一则是看不起他当过山大王,二则确实如他所说,这些人在观望形势,不想太早表态。

后来他便想到,这些人不敢轻易出仕,又占有大把资源,还不如想办法让他们把一些资源贡献出来,做些实事,教育便是其中之一。他日这教育一事办成了,他也有名望,这些在庐江学成的学子,总不可能舍近求远,跑去投靠别人吧?就算他日庐江易主,他就当自己做了件好事、实事,如此也值了。

……

战后的三个月后,进入深秋时期,秋收完成。受去冬今春天灾影响,庐江收成比往年少了些,好在庐江本就是个富庶之地,刘勋当了三年太守,搜刮的财富不少。鲁肃想办法托商人到荆州一带购买了一批粮食回来,勉强可以维持庐江之用。袁雄率军巡视淮南一带,引导了将近两万淮南百姓进入庐江,还两千多从寿春逃出来的士兵投靠。陈飚不得不拿出一批粮食,赈济百姓。

许乾率军剿匪,也取得不错的效果,不仅把庐江境内的土匪消灭殆尽,还收拢一些土匪,竟使得庐江增加了近两千兵力。

张多在庐江境内征了四千兵,交由甘宁训练,他自率一千军收回了寻阳港,并把港口的船只全都送到皖城附近的水域。陈飚还没有组建专门的水军,他希望把船只放在比较近的地方,方便照看,寻阳距离皖城太远了。

鲁肃也陆陆续续补充了原来庐江县因战乱而逃的各县官吏。庐江的内政和管理也逐渐走上正轨。

刘晔整合了皖城的铁匠,让他们开始打造常规武器,保障军队使用。同时,他也确实组织了一支勘查铁矿的队伍,专门寻找铁矿。对于陈飚的计划而言,刘晔也算是踏出了第一步。

总体上来说,庐江的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既然发展好了,陈飚的心就动了,那是不是到了该扩展地盘的时候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