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一会儿,忽然听到廊间脚步声响起。赵鹤年回过神,看向来人。
只见来人一袭青衫,头上扎着文士巾,腰间挂着一块玉佩。五柳长髯,温文尔雅,看上去约莫四十余岁。身后跟着一个小厮,正是刚刚前去通禀之人。
心想,这人怕就是救起自己的人了。于是拱手说道,“谢过恩公救命之恩”。
虽说这人不救自己,自己也不一定有危险。不过他人却不知道自己的本事,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恩情。因此发自内心,语气也十分诚恳。
“也该小郎君命不该绝,老夫不过恰逢其会”。中年文士抚着自己的胡须,含笑说道。
赵鹤年引文士进入房中。中年文士率先开口问道,“小郎君哪里人士,今年多大年纪?”
赵鹤年回道,“小子姓赵名鹤年,家住鹿鸣山往东十余里,今年年满十二岁。”
中年文士不禁惊奇,说道,“此地距鹿鸣山尚远,怎会流落至此?”
赵鹤年于是又搬出那套说辞,回道,“因家慈长年卧病在床,需人参入药,家中不堪其费,便时常入山采药,央着过路客商携带入山。一者为家慈寻些药材,二者也为家中贴补些家用。此次采药不慎跌入涧中,恰逢恩公救起,不胜感激”。
中年文士摆了摆手,“小郎君至孝之人,乃是得天之幸”。
赵鹤年又打听起年月起来,文士答道“如今却是至明十二年四月初一”。至明乃是当今天佑国国主在位年号。
心中默算出门已有二十三日了。
又问起这里到鹿鸣山的路程,得到的消息是约一百四十余里。
心中不由盘算,回到观中至多两日路程,出来已经日久,于是便有意告辞而去。
口中说道,“感谢恩公盛情,难报万一。如今离家日久,挂念家中母亲,小子今日便告辞而去,敢问恩公高姓大名,所居何地,小子日后定当回报”。
文士摇了摇头,说道:“告知你姓名无妨,却不必谈什么恩情。老夫姓吴名默字谨言,于上阳郡清华县中居住”。
接着又说道:“你病情刚好,今日恐不宜赶路,老夫今日替你打点,明日一日再起身行路不迟”。
吴老爷挽留再三,赵鹤年只得再留一日。
。。。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