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公共租界僙浦路,德国驻沪总领事馆内。
德国驻沪总领事悌尔今天难得起了个大早,因为他昨天约了一位客人今早共进早餐。
这位神秘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这两天在仩海滩洋人圈子里风头正盛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悌尔并没有像其他国家的同侪那样,参加昨天在工部局举办的相对论讨论会。
德国国内的反犹运动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他一个地道的正三色旗老日耳曼人,自然也不愿意去参与由犹太人主导的讨论会,只能提前和爱因斯坦这位大科学家另约了个时间。
其实爱因斯坦现在是瑞士人,只不过如今相对论的声名鹊起,爱因斯坦又新得了诺贝尔奖,再加上爱因斯坦最近十几年一直在德国国内工作,这才让德国又重新把这个人才归为己有。
关于爱因斯坦的国籍,他自己曾在相对论得到证实后,对《泰晤士报》的记者讲了个细品十分心酸的笑话:“如果相对论搞砸了,那么德国人一定会说自己是瑞士人,而瑞士人则会说自己是犹太人。”
这个早餐吃得很沉闷,主要是因为一个官员一个科学家,实在是很难找到什么共同话题。
两个人天南海北交流着无用的信息,直到悌尔也未能免俗,问出了如今很流行的一个谣言:
“博士,在这个世界上,如今真的只有一打(十二个)人懂相对论吗?,除了您之外,剩下的那十一个人都是谁?”
爱因斯坦笑了笑,道:“这只不过是人们夸张的说法罢了,实际上,一个人只要有大学水平的数理基础,就基本上都能看懂相对论里所讲的内容。昨天的讨论会上,就有一个中囯人也能对相对论侃侃而谈,在我看来,他的水平已经很高了。”
“我在今天的《字林西报》也上看到了相关报道,”悌尔指了一下摆在房间角落的报刊架,“上面说你称赞那个中囯人是物理学的‘拉马努金【1】’,这个人的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
“其实接受完昨天的采访之后,我还和这个中囯人聊了一路。晚上回到饭店房间,我又读了他交给我的一篇论文。
“他的脑袋里似乎装满了新奇点子,我觉得假以时日,他在物理学上能达到的高度,可能比拉马努金在数学上的更高。
“我打算向普朗克教授推荐这个年轻的中囯人到柏林洪堡大学就读。
“总领事先生,我想请贵领馆帮我发几封电报,不知道方不方便?”
“博士,十分乐意为你效劳,等早餐之后,请你把电报的地址和内容写到纸上交给我就好了,我会让电讯处的人尽快办妥。”
早餐会结束之后,悌尔没有食言,让秘书把爱因斯坦写好的两份电报交到了总领事馆电讯处。
信息被发报员转换成电讯号,由仩海发出,经天侓到邶京,继而跨越蒙估高原,在恰克图汇入西伯利亚电报线,然后穿越乌拉尔山脉,抵达波德平原后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继续沿着电缆西进,另一部分则留在当地,滴滴答答地进入柏林电报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