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向诸葛亮告了声罪,然后找到营门小校,让他带几个军士和他一起去搬东西。
对于魏延的要求,小校欣然应允,随后点上二三甲士,随魏延去亲卫驻扎的营地搬运竹简。
约摸一刻钟,五人一人搂着一大捆竹简,返回中军大帐,重重的摞在诸葛亮面前。
魏延返回案前,略微有一点气喘,搂着二三十斤的竹简,来回跑个几里路,体力再强的人他也扛不住啊!
还有,别看一百多斤的竹简就以为内容很多,其实不然,因为魏延特别强调断句的缘故,所以一卷竹简最多能写下两百字。
而本次来面见诸葛亮,除了述职外,另外还带有曲辕犁相关的实验数据、对革新镇的介绍、明年的耕种计划、亩产量的预估。
甚至在文章末尾,他还提到了益州的超级铁矿,桂阳以南的交州有一年两熟的水稻,交州以南的朱崖郡,以及交趾等地,还有一年三熟的水稻。
所以,全篇下来共计一万一千余字,消耗竹简六十余捆,再加上南方湿润的气候,竹简又长时间暴露在室外,所以变得沉重无比。
这也是魏延从临湘出发,不管道路再崎岖,环境再恶劣,也没放弃马匹的另一个原因,他可不想再在竹简上誊写第二遍了。
为此,魏延早就在思考,如何改良蔡侯纸。
大汉的造纸也不算发达,但该有的造纸技术还是有的,只是受限于成本高昂,不便于保存,所以一直没大规模应用。
正因如此,明明蔡侯纸已经出现百余年,但造纸业却止步不前的重要原因。
魏延其实也没造过纸,但可别忘了后世的信息时代,在抖音、B站等一些平台上,无数的生活类大V都曾亲手造纸,耳濡目染下,魏延也知晓一二。
反正魏延已经决定,待春耕结束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会在革新镇十里外的小河旁,新建一座造纸作坊,尝试使用现代工序,将成本低廉的竹纸造出来。
反正也就那些工序,他还不信搞不出来。
当魏延神游天外时,诸葛亮对一地的竹简也来了兴趣,拿起标注为壹的竹简,在案几上摊开,仔细阅读了起来。
一翻开竹简,诸葛亮眉头就皱了起来,俗话说字如其人,魏延这手毛笔字,真有独到之处啊!!
但所幸魏延断句分明,就算有一些辨认不出来的文字,结合上下文,也能理解其意思。
……
当诸葛亮遨游于文字中,魏延神游天外时,对帐内的第三人陈到而言,就变得无比的煎熬。
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想向诸葛亮拜别,可又怕打扰到他,真是难受无比。
还好,诸葛亮在阅读完第一卷时,感到略微寒冷,欲向火炉中添柴火时,看到坐立难安的陈到,随即笑着说道:
“叔至,今日天气寒冷,下去带将士们活动活动,热热身子,以免冻出毛病”
“末将领命”
陈到沉声回到,然后转身一溜烟的跑没了影,速度之快,让魏延咋舌不已。
随着陈到的离去,偌大的军帐内,就剩下诸葛亮与魏延二人,一人翻看竹简,一人专心琢磨造纸一事,好一副安静祥和的场面。
可从第三卷开始,也就是有关于革新镇、曲辕犁的内容,让诸葛亮的心里,远远没有表面上那样平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