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许久,车子终于到站。

郑家明和秦京茹先后下车,他已经有些疲乏,对方反倒兴致冲冲。

“家明哥,这城里就是比我们乡下好哈?都干净不少呢!”

在城里生活,脚不沾泥,身不落灰,卫生状况肯定比农村好。

郑家明忍不住发笑。

“行了,等安顿下来带再你好好转转,我们先去把住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吧。”

时候尚早,两人都还不饿。

秦京茹看什么都好奇,带着十足的新鲜感,瞪大眼睛欣赏着眼前这座城市。

建国之后,四九城经历几次大的变动,宽敞的街道,熙攘的人群,一切都透露着一股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模样。

但在这些欣欣向荣的表皮下面,隐藏着的却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群体。

“家明哥,我们接下来要去哪儿啊?”

“去南锣鼓巷,到街道办开证明。”

他退伍后转业到红星轧钢厂的宣传科,是行政岗位,转正就可以拿三十多块钱工资。

所以住的地方,自然是厂里用来安置工人的职工住宅区。

秦京茹闻言感到惊奇。

“我姐好像也在那厂里,你说我们会不会和她住一起啊?”

“可能吧。”

她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能有一个除了郑家明之外的亲人,对此感到开心。

郑家明本人不以为然,笑了笑没再多说,带她一路打听,遂到南锣鼓巷街道办事处。

此是地名,也是一个胡同名,下管着若干社区,社区下面就是居民住宅单位,在其他地方论户,四九城论院儿。

两人要住的地方是95号院儿,到地方见了街道的人,对方一开始听说他们是乡下来的,多有些不耐烦。

等到郑家明把文件证明一出示,了解他是部队转业的退伍军人,背景还是烈士家属,态度就变了。

“同志,您坐着稍等会儿,我去核实一下。”

很多领导干部的底层人民都有些装腔作势,但人民子弟兵的身份不在此列。

我国志愿军58才从北朝全面撤回,到现在才过去多少年?

军民一家亲,当初全国抗战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所以没费多少功夫,一切手续已经办好。

得益于郑家明有先见之明,早在村里把大队和公社介绍信都开好,其他证明也置办规整,到了此地,自然是畅通无阻。

“郑同志是吧?我姓陈,您叫我小陈就好。”

“冒昧的问一句,您户口迁过来了吗?”

郑家明摇摇头。

“还没,要等转正之后。”

“哎呦,那确实有点遗憾。”

是遗憾不是难办,土改后国家对于居民住房的配给主要看两个硬性条件,一个是户口,城市户口。

另外一个就是工作。

郑家明符合第二条,相关单位和街道解决住房问题,并且只有住房问题,房屋所有权就是另外一套方案。

“这样,正好现在没事儿,我带你们过去,认认社区啊,熟悉熟悉路什么的。”

“那真是麻烦您了。”

“嗨,不麻烦。”

小陈带他们住的地方去,郑家明提着东西,身后跟着畏畏缩缩的秦京茹。

他们先到社区报备。

“郑同志,您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儿,大可以和居委会的人说,出门在外不容易,能帮的我们一定帮。”

“那真是谢谢了。”

过了社区才到真正住的地方,南锣鼓巷95号院儿。

一个大杂院,家家户户好些人家挤在一起,一个间房住六七个人都不夸张。

正值休息时间,大伙儿都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