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朱慈烺等人的外公,这种话他说出来最好。
御史曹溶道:“臣附议。”
吏部右侍郎宋企郊道:“臣附议。”
内阁次傅李明睿道:“臣附议。”
工部右侍郎伍翔宇道:“臣附议。”
眼见这一众既有老人、又有新贵,既有大明、又有大顺的大佬都表了态,除了几个御史愣头,其他人都齐刷刷表示同意。
顾泽明自然也附和着李明睿表态,只是稍微迟些,落后了半拍。
袁太后一见众正盈朝,自然欣喜万分,说道:“哀家今早祈于太庙,庙祝蒋鸣玉献两铜盒,言诚意伯刘伯温令高皇帝命所与。卿等察之。”
那蒋鸣玉早早跪在地上“臣所言句句属实,方才确有诚意伯刘公持高皇帝物至太庙。”他的膝盖虽然弯了,脸上的神情不容置疑。
他的确看见了。
这个铜盒由袁太后的大太监夏守忠拿来出来,打开一看,一个铜盒里面是分析时弊的文件,让人看了豁然开朗,什么驱除鞑虏,维护中华了,什么改善民生了,什么善待大臣啊,什么废除锦衣卫了,是的,要废除锦衣卫,特务政治在现在没有必要,监察机关另外再想办法。
朝臣看了无不心悦诚服,感慨太祖皇帝真乃天人,虽死,犹能造福后人。
他们不知道的是顾泽明和李明睿二人,为了这个内容耗费了多少脑细胞,走访了多少大臣。
这种高屋建瓴可不容易。
顾泽明看着这文书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由衷的喜欢。
第二个铜盒里面是一副画,一副周公负成王图,历史上关于这个还有一个典故,那就是汉武帝临死前将太子托付给霍光,还给了霍光一副周公负成王图。
自打汉武帝说了这话之后,汉代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周公”,大名鼎鼎的霍光,王莽,曹操,诸葛亮,司马懿,都是这股思潮下面出来的人物。
汉代的权臣质量还挺高的。
大臣们面面相觑:“此画谁能当之?”却都很有默契的把这画传到了顾泽明的手上。
但是这位顾大将军偏偏把这画举着,打算交还给夏守忠。
袁太后的声音传来:“卿之物也。”她还是有点年轻了。
顾泽明道:“臣之薄德,安敢望周公项背?”那眼泪是说来就来。
袁太后:“虽然,而今国事艰难,卿之不受,奈苍生何?”
为了国家和人民,你就接受了吧。
顾泽明拿着这幅画,磕头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此而已,如此而已。”这话是真的,要不是为了这天下苍生,顾泽明才不干这份事呢。
顾泽明声泪俱下,闻者啜泣。腹黑者笑之。
夏守忠此时把崇祯皇帝的遗诏拿来出来,崇祯皇帝的这份遗诏里面还有立朱慈烺为帝的说法,但是现在朱慈烺也找不到,事情紧迫,万众一心,这个部分就在大家有意无意之间被人无视了。
由周奎领队,几个大臣把朱顺曦从府邸带了出来。
这份拥立之功被谁拿到了呢?
一个就是周奎本人,一个是没有官职的徐小宝,一个是礼部尚书李明睿。
顾泽明没有去,因为他接到消息了,多尔衮打着“顺天应民,大清革命”的旗号朝着北京而来,现在在布置兵马,城里面现在有一万二受过训练的兵丁,而多尔衮有二十多万精锐的士兵。
怎么办?
发动民众会有这么样的效果?
顾泽明现在并不能肯定,但算一算时间,这个典礼应该是可以开完的,顾泽明打算待登基仪式完毕后,就去多尔衮的军营探探虚实。
朱顺曦,哦,不现在应该叫朱慈曦,现在坐着龙车来到了大明门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