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塬起身,先又郑重地向孙守真等人谢过之前的救命之恩,还向戴三春道了喜。詹同刚刚顺便提起,戴三春也一跃从八品御医被提升为正四品的太医院同知。

显然,老朱这是要让戴三春配合自己发展新式医学。

大家寒暄一番,分宾主坐定。

写意两个送上茶水,朱塬也终于能细心打量众人。

太医院使孙守真已经年近七十,瘦高的个子,留着长须,气态清矍,倒是一眼就能让人产生一种这是个老神仙的感觉。

其他戴三春之外,还有三人,分别是另一位正四品的太医院同知葛景山和两位正五品的院判陆惟恭和杜天僖,三人也都是花甲前后的老者。

打量间,朱塬还从大家脸上看到了喜意。

随后说话才知道,今早他们一行人也都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赏赐,另外还有一份皇家刚刚确立为祖制的许诺,今后绝不再轻易罪责医者。

朱塬明白,根源还是之前因他而起的那件事。

大家说到这里,包括戴三春在内,众人也都再次起身,向朱塬长揖施礼。孙守真等人都已经从戴三春这里得知,皇帝陛下能有这样的改变,很可能是因为朱塬的建言。

作为局中人,他们比朱塬更加能够体会这份承诺对于医者而言是一份多大的保障。

闲散地聊了一盏茶,大家终于进入正题。

今天是皇帝陛下特意让人打发孙守真一行过来,讨论新式医学之事。

朱塬这次是真没来得及考虑。

只能与大家边讨论边商定。

首先了解了一下太医院目前的大概情况。

经过孙守真几人介绍,朱塬大致明白,正三品级别的太医院,直属于皇帝陛下管理,主要为皇家和百官服务,但如果有重大的医疗事件,比如瘟疫爆发,太医院也会负责赶赴救济。还有当下正在进行的战事,太医院也会组织医者随军,戴三春之前就是如此。

再说太医院规模,从上到下,按照后世说法,有编制的,一共107人。算上朱塬这个刚刚加入不伦不类的太医院副使,正好一百零八位。

朱塬听完就觉得很吉利。

我可以再改个名字了。

大家好,我叫朱武,太医院一百零八将,俺排行七十二地煞第一星!

对了。

再找个姓陈的和姓杨的,改名‘陈达’和‘杨春’。

齐活了!

都说明代也是各种文字狱,说谁敢冒一个‘秃’字就要被老朱砍脑袋。

这有个很有趣的反证。

就说一个与刘伯温同年的元朝进士,洪武年间完成了一本大名鼎鼎的小说。这小说里,有三个第二回就出现的强盗,一个叫‘朱武’,一个叫‘陈达’,一个叫‘杨春’,书中好像生怕读者不明白,还故意加了句朱武是定远人。

看看,这不是隐喻,也不是映射,这就是大喇喇摆上台面的调侃。

写这本书的人,名叫施耐庵,书名叫《水浒传》。

你说你丫写反书也就算了,竟然还把皇帝陛下和功臣庙排行前两位的开国功臣当喽啰调侃进去,找死啊!

这事儿别说放在之后的清朝,其他大部分朝代,帝王都忍不了吧?

结果没有人头滚滚。

这本洪武初年成书的小说竟然还一路蹚过了大明276年,不仅没被禁绝,反而成了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还诞生了古今第一淫妇潘金莲。

嗯……

潘姐儿:你这厮跑偏就跑偏罢,为何一定要跑到老娘身上?!

感觉被谁骂了,朱塬连忙收回思绪。

厅堂内。

大家一番讨论,很快确定了第一件事,成立一家专门的医学院。

这也算朱塬和老朱聊过的。

挑选女子学医,肯定不能在家学。既然都挑选女子了,总不能重女轻男吧,因此,成立医学院也就是必然。

说起来,不能小瞧古人。

当下新朝初立,很多事情还在铺开当中,但在前朝,类似太医院的机构也是会进行医学人才培养的,但问题是,也从来不成系统,大部分都是小规模的师徒制。

精英教育的结果,注定会限制医学的发展。

朱塬觉得,其实还是那句话,缺少方向。

要不然怎么会有那句大名鼎鼎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呢。

礼很早就有,但也不明确。

孔子最大的功绩,就是指明了一个‘礼’的方向。

医家能有一所专门的学院,不仅可以大规模培养专业人才,还能更加深入地钻研医理,这是在坐众人之前都没想过的事情。

于是,朱塬带动下,大家很快达成一致。

众人都明白,这件事如果做成,当下几人,或许都能在史册上留下一笔。大概是想到这些,太医院使孙守真的面庞都有些泛红,本就很有精神的一双眼眸更加明亮,好像仙人下了凡。

留名青史啊!

谁不想?

朱塬不想,朱塬只想静静。

不过,面对周围几个老头加一个古板中年的不断探询,他也只能耐心应对,毕竟都有救命之恩。

于是很快有了各种细节。

申请预算、选址、招生……乃至大家的职位,初步都达成默契。

再就是教学和研究内容。

到这里,才终于有了些不太和谐的小分歧。

中医是有流派的,哪怕是十三科中的同一科,各个流派的理论往往也不尽相同。

那么,该以谁为准呢?

朱塬给出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两个字:临床。

既然要系统性地发展医学,肯定不能再如曾经那样小打小闹。因此,不仅要培养很多很多的专业医生,今后还要接触更多更多的病人,这里就要开始设置病历档案。

到时候,数据摆在面前,哪一家流派的哪一个理论更能治好病人,当然就采用哪个。

能感觉在坐还有疑虑,但这显然也不失为一个公平的方案。

于是又达成默契。

随后,大家开始讨论朱塬给出的新式医学思路。

这个话题开始,别说孙守真几人,哪怕已经有所交流的戴三春,也再次陷入了老朱产生过很多回的某种感受。

天书啊?

眼看如此,讲到微生物一节,朱塬干脆让左七找来自家匠人,现场用冰雕刻凸透镜。

这边正刻着,朱塬刚打发左七去弄一些花园小湖里的水,带水藻那种,赵续又来报,将作司卿单安仁到了。

单安仁结束早朝后,奉了老朱之命,来和朱塬商量修园子的事情。

诸位太医听到单安仁的来意,表情多少都有些异样。

让一个正三品来给另一个正三品修园子……

这不对啊。

不过吧,这只能再次证明,皇帝陛下真是太宠某人了,这待遇……简直已经和皇子无异。

大家一番见礼寒暄,朱塬又得知,单安仁还带来了三十名玉器匠人,以及掏空了金陵各处库存的两船各类水晶。

为什么用‘船’?

因为作为客人,大家都是规规矩矩乘船从大宅东南正门过来的。

除了某位。

自家匠人到底不专业,既然来了三十个按照单安仁介绍之前都是专为皇家雕刻玉器的顶级工匠,那当然直接喊来,又让下人们去找更多的冰块。

很快,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展开在众人面前。

单层放大,已经能够看到湖水里很多细微的水藻,虽然双层的显微镜因为冰雕缘故几次尝试都没有成功,但一个凹镜一个凸镜组成的简易望远镜,又让众人只是站在院子里就饱览了后湖周围山峦间的冬日景色。

叹为观止。

朱塬还现场绘制了一些凹凸镜的光学示意图,讲解大致原理,一时间,太医院众人忘记了医学院的事,将作司卿忘记了建园子的事,大家都沉浸到奇妙的物理世界当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