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到淳化五年九月,不到十年的时间,开封府的府尹已经更换了十余人次。因为这个缘故,私下就有人开玩笑说:真是铁打的开封府,流水的开封府尹,话是糙了点儿,倒也贴切。

壬申日,开封府迎来了新任府尹:寿王赵元侃。

大宋自开国以来,如果是亲王尹京,那就意味着已成为默认的准皇储。

开封府的一众属官们一大早就精神百倍地在焕然一新的南衙中恭候寿王的到来。

当元侃面露微笑跨进开封府的大门,一抹清晨的阳光正好照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年青的轮廓,仿佛被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环。

众属官纷纷上前躬身施礼,元侃毫无亲王的架势,逐一还礼。

当元侃走到推官杨砺面前,微笑着问道:“我记得杨大人也是状元公啊,是哪一年及第的?”

自从寿王迎着阳光入府那一刻起,开封府推官杨砺就露出一种匪夷所思的神色,只见他目光怔怔地盯着元侃的脸庞,对寿王的问话似乎充耳未闻。

开封府判官毕士安觉得奇怪,急忙上前扯了扯杨砺的衣袖,提醒他莫要失了礼仪。待杨砺回过神儿,寿王已经在众人的簇拥下走过去,好在并没有人在意杨砺的失态。

毕士安一把拉住杨砺,悄声问道:“杨大人何故如此失态?”

杨砺,京兆鄠人。祖上曾三代为官,至杨砺时,虽然家道中落,但天资聪慧的他深受父祖的熏陶,从小就饱读诗书。建隆元年,大宋建国伊始,太祖皇帝开科取士,杨砺殿试后,取得“一甲第一”,成为大宋第一名状元。

杨砺刚中状元后,双亲相继去世。杨砺由于“丁忧”没有入朝为官。直到开宝九年,才在亲朋的催促下赴京任职。先后任屯田外郎、鄂州知州。由于任内清正廉洁,秉公执法,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端拱元年,杨砺迁水部郎中。太宗很是赏识杨砺的才干,就选他担任开封府推官。此时,杨砺已经年过花甲。

毕士安比杨砺小了十几岁,是太祖乾德四年进士。如今他与杨砺一起调任到开封府共同辅佐寿王。毕士安对杨砺这个大宋“头名状元”的同僚很是敬重。所以他实在不明白这个稳重的大才子今天怎么会失了礼仪。

杨砺瞧了瞧寿王的背影,拉着毕士安闪过一旁,压低了声音说:“方才寿王一进门,就让杨某想起一件很奇怪的往事!”

“哦?”

“说起来应该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那时候杨某还年轻,咱们大宋还未立国呢。”

杨砺看了看有几个属官凑了上来,连忙住了口。

毕士安可没这么好糊弄,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说:“四十年前?杨大人还在埋头苦读吧?能让杨大人记得这么清晰,肯定非同一般啊,是不是和大人考取第一名状元有关?”

“是啊是啊,大人快说嘛!”

杨砺无奈,只好重又压低了声音说:“有一天,杨某读书累了,就趴在桌上睡了一会儿,然后就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自己随着一个宦官,穿过一条富丽堂皇的长廊,来到了一座宫殿门前,杨某随着宦官进入殿阁内,看见大殿桌案后坐着几个身着华服的人,正中间的那人正在批阅奏章。杨某看见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就壮起胆子询问那人,为什么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这儿。那人笑着说:你的事情不归我管,你去问问旁边的来和天尊;说罢,那人就指了指身边一个年轻俊朗的王者。杨某记得很清楚,那个王者笑着对我说:再过四十年,你就会功成名就,到那时,我们还会相遇。你们说奇怪不奇怪?”

“这有什么奇怪的,我当初还做梦梦见自己成为宰相了呢!”一个年轻属官的话惹得大家都笑了。

杨砺却神色凝重起来说:“方才寿王进府,杨某突然想起来我梦中见到的那个来和天尊竟和寿王一模一样,屈指算来,到现在恰是四十年!你们说奇也不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