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且说凉州叛贼马腾、韩遂等人拥立王国为帅,率兵进据凉州,且兵峰直扑京兆郡。

朝廷命闲赋在家的大将皇甫嵩为左将军、主将,集结三万精兵。以中郎将董卓为副将,率领麾下数万精兵为副将,二人一起讨伐王国。

当年黄巾席卷天下,为三十六方,部众何止百万。皇帝以皇甫嵩、朱儁、卢植为三大将,出征黄巾,屠三十六方,灭黄巾主力。

皇甫嵩威震天下,然后功高震主,被撸了官职,闲赋在家。现在被重新启用,依旧天下无敌。

此人率兵与王国屡屡作战,不仅解了京兆郡的围困,而且进兵凉州,屯兵平襄城。与王国、马腾、韩遂等数十万凉州悍兵对峙。

不过这一场战争之中,董卓没有捞到什么战功,他屡屡判断失误,错失良机。因而颇为怨恨皇甫嵩,双方生出间隙。

平襄城只是普通县城而已,容纳不下朝廷的七八万大军。

皇甫嵩率领一万精兵,驻扎在城中。城门楼上挂着“皇甫”字旌旗,随风飞舞,好不威风。

董卓与另外兵马,则屯扎在平襄城南北,与平襄城互为犄角。

因为董卓没有捞到战功,对于接下来的战争走向,他与皇甫嵩产生了分歧。

董卓大营靠渭水驻扎,大营连绵三四里。各将军各自有营寨,互相以营道连接,形成联营。

除了最大的“董”字旌旗外,各营寨内,都挂着本营将军的旌旗。

张济在大将之中,能力与排名都较弱。便被布置在的渭水边上,属于后方。

也就在这时,一队五人的从槐里城前来的快马,驱驰进入了董卓大营内,去见了董卓。

不久之后,董卓另外派遣轻骑,在营内策马来报张济。信使到来的时候,张济正在帐内看兵书。

“报张将军。董公大军离开槐里城后不久。并州黄巾刘辟、共都二人闻得槐里城空虚,便率领数万黄巾南下,打算劫掠槐里城。令侄张司马身先士卒,率兵要击。击败刘辟、共都,收降数万黄巾为部曲,屯扎在槐里城外。”

“董公听闻消息之后大喜,打算向朝廷请封,拜张司马为校尉。特遣我来,禀报张将军这个消息。”

张济本来也没当一回事,董卓的信使多了。人在军中,一天接到好几个信使也有。

但是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张济不由张大了嘴巴,手中的竹简也掉落在了地上,不可置信的望着信使,说道:“你再说一遍。”

信使挺无奈的,但谁叫张济是大将呢?他只能原原本本的,将这个消息给再次复数了一遍。

“想不到我家大郎竟然大奇。”张济这才确信这是真的。不由喜上眉梢,站起来不断的抚掌踱步,面上有光。

他当然不知道自家侄儿已经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现代人的灵魂。

从血缘角度上来看,他对张绣绝对是亲情浓浓。所做的事情,无一不是为了保住张家独苗。

没有能管住张绣从军,他深以为恨。但是他向董卓进言,让张绣守备槐里城,避免来前线沙场,虽说坏了张绣好事,却也是拳拳爱护之心。

他也想不到,并州的黄巾刘辟、共都竟然趁槐里空虚,率兵数万进兵槐里。更想不到张绣竟然以千余精兵,先登陷阵,讨破了数万黄巾。

“我却是小看了我家大郎了。我家世代将门,大郎没准是天生干这一行的。”张济喜悦之余,却也无奈的紧。

他拼命保护张绣阻止张绣从军,但张绣却终逃不了家门宿命。

“罢了,罢了。就放他飞翔吧。”张济犹豫了许久之后,终于负手仰天长叹一声,做了决断。

这是一件困扰他很久的大事,如今终于有了决断,仿佛胸口有一块大石被砸了个粉碎,张济浑身都轻松了不少。

张济随即露出振奋之色,立刻唤了亲兵备马,与十余亲兵一起,轻骑往中军大营去见董卓。

他得感谢一下董卓。

这是一个黑暗的时代,打了胜仗的将军可不一定能够获得足够的赏赐、封赏。

张绣在槐里城大破黄巾,乃是大功一件。封个校尉当当,甚至于捞个列侯,都是足矣的。

但如果张绣自己向朝廷请功,那就呵呵了。

但是董卓向朝廷请功,就不一样了,好处会落到实处。

他必须感谢一下董卓。

当张济策马来到了中军大帐门前的时候,却见李儒从大帐内走出来。

“张将军。”李儒还是老样子,儒雅风度翩翩。他一双手轻轻抱住,对着张济微微行礼。

“李先生。”面对这位董卓的智囊,张济根本不敢怠慢,抱拳还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