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孔炤听沈树人说他有把握请动刘国能,一时也颇为诧异。
在方孔炤印象里,刘国能这人跟张献忠有旧仇不假,但归顺作为官军之后,也不太受重用,他也怕被调来调去当棋子消耗,在作战方面一直比较独断专行。
换句话说,刘国能杀贼是肯出力的,但不太听具体战术指挥,比较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自主杀贼。
当初招抚他的是熊文灿,熊文灿活着时,刘国能勉强还能被调动。后来熊文灿被皇帝问罪斩了,刘国能就愈发敏感起来,经常提心吊胆反应过激。
方孔炤便斟酌着劝说:“贤侄,你说你跟刘国能有旧,能劝他助战,到底有几分把握?这种流贼反正的将领,可不能深信呐。
至于你提醒杨阁老的事儿,我倒是可以帮你委婉转达,你毕竟人微言轻,也不了解江陵、荆门这边的防务,由你说的话,杨阁老未必会重视——你不会觉得老夫这是在贪功吧?”
沈树人想都没想:“不过几句提醒,谈得上什么功劳?一切以大局为重。至于劝说刘国能助战的办法,一言难尽……下官这就修书一封,一会儿请抚台过目便是。”
方孔炤也不拿上官的架子,立刻请沈树人去隔壁书房,自有笔墨纸砚伺候。时间紧迫,方孔炤还很照顾晚辈地亲自拿起墨块又磨了几下。
沈树人提起笔来就写,方孔炤就在旁边看着。
信的内容,无非是从去年殿试后崇祯召对前六十名二甲进士简单说起。沈树人提到自己当时就建议崇祯“要赏赐重用其他当初被熊文灿招抚、而张献忠复反后能坚持不被张献忠裹挟的降将”。
还提到他希望帮熊文灿减轻刑罚、但皇帝最后没听,只是帮熊文灿抹掉了一部分罪名。
有些话直接写刘国能未必肯信,但沈树人作为当事人,肯定知道很多内幕细节。他还可以把时间线对上,比如殿试后问对是那年的三月几号、皇帝下诏处决熊文灿、奖励刘国能又是什么时候。大量细节内幕一些,也不由刘国能不信了。
临了,沈树人还不忘加一句“当初就是为了保住陛下面子,所以陛下才明面上贬我为二甲最后一名,但风头过了之后还是用了我的建议,此信请阅后即焚”。
沈树人敢加这些话,已经是建立在他知道刘国能是个忠义之士,历史上最后跟李自成死战到底不降、兵败后连着他十一岁的儿子一起,全家被李自成杀了。
如果刘国能不够忠义,沈树人都怕他趁机拿自己把柄——虽然这种把柄也不是非常严重,哪怕传到崇祯耳朵里,只要没有公然宣扬于众,别导致皇帝公开面子挂不住,崇祯也是不会乱处罚人的。
崇祯这人虽然乱惩罚大臣,但也是有底线的,他要的是公开的面子,不怕别人私下诋毁。因为到了大明最后几年,私下诋毁皇帝的人太多了,根本管不过来。能把公开诋毁的管了、抓大放小,就已经很不错了。
写信的时候,一想到历史上刘国能全家的命运,沈树人又补充了一条,说是两年前、杨阁老就担心其他被熊文灿招抚的降将不稳,想让他们的子嗣去南京国子监读书,扣为人质。
但当时考虑到刘国能之子才九岁,根本没到入监的年纪,这才作罢,后来就扣了郑成功——如今,沈树人把这些也修饰一下后写进去。
只说自己多么仗义,跟南京国子监山长吴梅村关系又多铁、这几年里保护郑成功在南京不吃亏,让杨阁老与郑芝龙能和睦精诚合作,最后还送佛送到西、给郑成功谋了个湖广盐法道下属的文职小官帮着缉收厘金。
所以,只要刘国能愿意,加上过了两年他儿子现在也十一岁了,沈树人可以出面斡旋,让吴梅村开个恩,把刘国能之子也处理成候补的荫监生。
等稍微读两年书年纪到了、就转为正式荫监生,自己将来一定也会帮刘国能之子运作一个体面的文官,就像自己对郑成功一样仗义。
这个建议对刘国能的杀伤力绝对大,因为沈树人知道历史上刘国能就是一个非常爱慕虚荣,想要向体制内靠拢、得到体面身份的人。
不然他殉国之前,也不会辱骂李自成:“我初与若同为贼,今则王臣也,何故降贼!”
可见刘国能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做贼那些年的履历,非常想要洗刷。可惜归顺后这些年来,大明朝就没哪个文官肯正眼瞧他的。
而沈树人非常细心,还强调给他儿子处理成“荫监生”,这个“荫”类的监生虽然不是待遇最好的,但必须父辈是勋贵或者高级文官,才能封妻荫子荫成监生,这等于是把刘国能“比照勋贵或高级文官待遇处理”了,面子已经给到十足十。
信的最后,沈树人还善意提醒:他这次请刘国能送子入监,绝不是为了人质,而是因为听说李自成也在河南重新肆虐,随时有可能糜烂。刘国能镇守信阳,兵荒马乱,把儿子带在身边,万一有点调动,反而不便,如果去了南京,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方孔炤看着沈树人把信彻底写完,也是对沈树人的劝说口才佩服不已,同时也知道了不少内幕,居然生出几分肃然起敬之心。
毕竟,崇祯去年召新科进士奏对时,很多细节方孔炤也不知道,他儿子方以智虽然在场,也没全部跟家里人转述。
“真是后生可畏,我大明年轻一辈的官员,还有如此铁肩担道义,不以个人荣辱为重,只求利于国家的诤臣,真乃大明之幸。
老夫若是年轻二三十岁,未必敢拿触怒天子、黜为二甲末名的代价,做这般直言诤谏。如今方知智儿的信中,为何对你如此推崇备至了。”
方孔炤发自肺腑地感慨了几句。
沈树人跟他稍微讨论了一下信的内容,查漏补缺确定把握挺大,这才封好熔上火漆印信:
“明日有劳抚台派人护送下官的心腹持此信去叶县求援,不如这样吧,末将今日进城时,看到一位城门守备金声桓,以及他麾下千总王得仁,都还勤勉谨慎,武艺应该也不错吧?带上百十骑兵护送即可。”
方孔炤想了想:“这两人做事倒也确实自告奋勇,勤恳任劳。这样吧——本官与你做个约定,此番就让王得仁派骑兵护送。
等王得仁收了刘国能回信后,如果确保刘国能会出兵袭扰贺信阳、围魏救赵。那本官就把金声桓、王得仁本部兵马两千人,一并派去孝感给贤侄做援军。
到时候算算时间,二贺的前军应该也会得到贺一龙老巢被抄的消息,军心定然不稳。本官助你两千精兵,对于追击动摇之敌,应该颇有帮助。如能快速退敌,再让这两千人回防荆州。
不过,贤侄也要答应老夫一事:一旦随州解围,敌军退走,不但要立刻还我这一营人马,还要再多派一营来增援,我这儿围堵张献忠已是捉襟见肘,十日八日还能撑持,久了难免生变。”
沈树人想了想,方孔炤这个要求也是应该的,用兵之道,就是要随时随地尽可能集结优势兵力,打时间差将敌人各个击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