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恪为贾瑀出头,带人去吴府造访,吴天佑被吴贵妃责罚禁足,当起了缩头乌龟,任由宁恪怎么骂,都不搭理。
日子一天天过去,府试前夕。
忠顺王收到一封从江南传来的密报,揉成一团掷在地上,勃然大怒:“水匪就是水匪,狗改不了吃屎。”
左长史小心翼翼捡起密报,摊开来看:林如海之妾章氏是王凛的人,章氏女祖上是前明太医,章氏亦精通医术,贾敏或死于章氏之手,林如海疑似中了慢性毒,熬不过二、三年。
“老道士早先有云,王凛水匪出身,行事乖张,不可信。”忠顺王悔恨不已,林如海身为太上皇旧臣,立场不同,不失大周忠臣,不该落的如此下场。
信上王凛本一草芥,好多年前,忠顺王那时还是皇子随太上皇下江南结识的。
忠顺王念在王凛有胆色,扶了他一把,后来,隆景帝向忠顺王展露了志向之后,为协助隆景帝登上皇位,暗中拉拢朝臣。
银子短缺之际,忠顺王想到王凛这个人,帮他搞来了盐引,王凛成功上岸当了盐商,为忠顺王和隆景帝提供钱粮。
有忠顺王作为后台,王凛越做越大,一飞冲天,成为江南首屈一指的大盐商,野心渐涨,愈发地变的不可控制。
忠顺王不止一次想过要除掉王凛这个威胁,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王凛不仅仅只是一个大盐商。
粮价连年上涨,就是出自于王凛的手笔,忠顺王警告过王凛,不要过分抬高粮价,否则引起皇帝的注意,连他都保不住。
“自作孽,不可活。”忠顺王指尖捏了捏烛火,杀意十足,磨刀霍霍向猪羊,不听劝蓄意太高粮价,念在这些年来的情分上,他还能饶对方一条性命,谋杀朝廷官员,触犯了他的底线,触犯了大周的威严。
左长史见状忍不住劝了一句:“杀王凛,灭王家,兹事体大,稍有不慎,恐酿成江南各大盐商的恐慌,届时,江南乱了套,事情将变的一发不给收拾,王爷还请三思。”
忠顺王听后,冷冷说道:“依你之见,王凛就动不得了。”
左长史反问道:“王爷可还记得贾瑀的‘奸臣论’之计,此计若成,收江南盐商为麾下,届时,再动王凛也不迟。”
忠顺王脸色稍有好转,闷声道:“此计虽妙,操作起来却难,皇兄观遍朝廷大臣,却找不到一员可信任的‘奸臣’出来。”
对此,左长史也想不出办法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心里倒也有一个人选,不是别人就是忠顺王。
能让江南各大盐商投鼠忌器,并且相信对方有能力庇护他们的,普天之下,权势滔天的忠顺府最合适不过了。
考虑到忠顺王扶持王凛都不曾表明身份,一直以来,忠顺府都任用江湖人士去和王凛接触,王凛只当扶持他的人是京中高官。
忠顺王不愿表明身份的原因很简单,除了维持亲王的威严,还要更重要的一点是,万一对方做出大逆不道之事,也不会连累到忠顺府,损害朝廷的威严。
左长史不说,是因为他心里头门清:‘奸臣’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即使隆景帝再信任忠顺王,下一代呢!
忠顺王有心皇位,皇帝还轮不到隆景帝,隆景帝应该对忠顺王毫不保留的信任才对,人都是会变的,更何况是身处那个位置。
忠顺王有没有后悔,只有他自己知道。
隆景帝还要考虑:忠顺王会不会为了世子宁恪放手一搏?
所以这些年来,世子宁恪被忠顺王培养成了纨绔,为的就是避嫌,又怎么会将忠顺府陷于不利之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