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回到警察局,叫上吴小峰,从马厩里牵了三匹马,从通远门出了城。

通远门外,过了兴隆街,有一条通往成都的官道,名为东大路。

东大路,说是大路,其实就是一条从山城通往成都的驿道,最宽处不过两米,一些上坡下坎的地方,只能供两三人通过,路面主要由条石铺成,坑坑洼洼,沟沟坎坎,高低不平,甚是难走。

本来这条路位于山城的西面,照理说应该叫西大路,但古时山城在行政区划上,大部分时间归于四川管辖,成都是省级治所,属上位,山城是下位,这条路从山城方向看是往西,但从成都方向看,却是往东。

所以这条驿道古时就叫东大路,颇有点以大欺小的意思。

东大路成都方向那一段还好,山城这边一段,全是山区,

路上是看不到马车的,因为这样的路马车没法走,就算骑马,一般人也不敢,上坡还好,下坡时要是马失前蹄,那就是马死人亡的下场。

李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是开玩笑的。

轿子也不方便通行,遇到上下坡,高的一头轿子底下铁定要杵到地上,而滑杆就不一样了,造型简单,底空高,两人就可以抬着走,非常轻便,所以滑杆就成了东大路和山城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处都能听到抬滑杆的力夫们喊出的号子声。

东大路也不是一出城门就一路往西,通远门在山城的西北方向,门开向西,是山城十七个城门中唯一通向陆路的城门,门额上“克壮千秋”四字,气壮山河,瓮城门在南边,东大路进了瓮城门,向北走出正大门,三百度向左急转弯,顺着城墙往南,一路过观音岩,神仙洞,往上爬到枇杷山的最高处,过了茶亭,下三架坡,到达两路口,汇合南纪门出来的那条大道,再一路往北,直到过了鹅项颈,再向西出渝西三关的佛图关,二郎关,龙洞关,直通成都。

路上人来人往,偶尔有包着孝帕扛着工挖土工具的人走过,还有人扛着棺材板。

有人蹲在路边烧纸钱,有的已经烧了有些时间了,只在地上留下一点黑色灰烬,有的香烛还燃着,人已经离去了。

王青山带着李书林和吴小峰一路走到枇杷山的最高处,这里有一个茶亭,一面写着“两腋生风”的招幡迎风招展。

这里便是山城市民送别亲友的长亭,一些人正在这里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佛图关无故人。

吴小峰指着下面不远处说:“尸体就是在那里发现的。”

吴小峰所指的地方,是一个方圆几百米的山坡,全是无主的乱坟堆,大部分是当年张献忠屠城时抛下的尸体,在近几年的军阀混战中,也有部队把一些战死的敌方士兵,直接丢到了这里,每到夜里,总是阴风阵阵,很少有人敢从这里经过。

山坡上有一个小山岗,山岗顶上有一口刻满经文的大铁锅,五尺多口径,一寸多厚,锅底朝天,倒盖在一块柱状的石头上。

王青云以前查过资料,这口铁锅所在的位置,就在后世山城三院住院部内最高处。

这口锅什么时候放在这里的,没人说得清,只有一个名字叫“盐锅骑石”,直到解放后都还在,可惜后来大炼钢铁时,被一把火给融了。

三人走到那口大铁锅下,看着锅上密密麻麻的经文,在阳光下泛着金光,让人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敬畏。

李书林问:“这锅到底是干嘛用的?”

吴小峰说:“听说是煮盐的,我听奶奶说,她奶奶的奶奶小时候,这口锅就在这里了。”

李书林神兮兮的说:“你们说,这下面是不是镇压着什么东西?”

王青云不想理他,越过铁锅继续往前走。

温培怡带着助理赵小嫚从下面走了上来,见到王青云,嘻笑道:“哟,王探长,真是有缘呢,又见面了。”

王青云说:“怎么哪里都有你?”

温培怡说:“这地方又不是你家的,你都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来?”

王青云问:“你查到什么了?”

温培怡说:“你想知道呀?”

王青云不情愿的点头。

“我不告诉你。”

温培怡一扭屁股就走。

王青云骂道:“寡婆娘。”

李书林对着温培怡的背影啐了一口:“浪货!”

吴小峰说:“我觉得人家挺好的,人长得漂亮,又有能力,破了那么多奇案,关键是,她那个小助理也挺漂亮的。”

李书林撇嘴,“切,那也叫漂亮?”说完一扭屁股上前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