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有好报,坏人像膏药!
范刚,最后一次提他的名字了。
事件的起因是:子江所在的集团公司,收购了东海一家轻工行业的国营上市公司。停牌期满后,和范刚所在的房产公司,签订了收购其在江东区的开发用地500亩的框架协议。
在此期间,范刚通过股票交易系统,购买了该上市公司低价股票50万股。
框架协议签订后,得益于哥们写的可行性报告,该股票疯涨,成为当年初最耀眼的妖股。
前段时间,这家伙卖掉股票,净赚了1000多万元。有了这笔流动资金,底气足了,回头和上市公司谈判土地转让价格。
“必须在原来定的基础上,每亩价格上浮50!”他很霸气地宣布。
当年,受制于房产下行,土地价格也走出了两三波正弦函数曲线。但最高波峰和最低波谷的差异率也不到20。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扯来扯去,上市公司同意购买价上浮25。
正式合同签订后,正好碰上他儿子小杂皮和我的案子。
尘埃落定时,他岳父,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监狱里,心理落差太大,心肌梗塞死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他儿子和弟弟也身陷囹圄。
因为我的原因,范刚迁怒于子江,波及到上市公司,他悍然撕毁了合同。
本来也就到此为止了。
那个时候,我们的诚信传统还未回归商业信誉约等于零。
于是诉讼难,执行更难,难于上青天!
子江没办法,要向股东,最主要是股民,这个用自己的积蓄支撑起改革开放一片天的特殊群体有个交代,起诉了范某公司。
说起股民,一把辛酸泪!
那时候,我们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和严格。因此,10年不分红的铁公鸡有之,配股圈钱又流进大股东口袋有之,做假账转移资产掏空上市公司也有之。
上市公司,承载了太多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当然,瑕不掩瑜,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好的!
经营管理层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为股东谋福利,才有了后来跻身世界500强的几十家国产企业。也才能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掀起了全球并购浪潮,给世界经济列车安装了强大的国引擎!
当然,这些不足或落后,也是时代发展中必然的过程和阵痛。
先进如西方,也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1995年2月27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资产清理。这个消息让全球震惊,因为这意味着具有233年历史、在全球范围内掌管270多亿英镑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告破产。最后只得被荷兰某集团以一英镑象征性地收购了。
那么,这个金字塔怎样就顷刻倒塌了呢
究其原因还得从1995年说起。当时担任巴林银行新加坡期货公司执行经理的里森,同时一人身兼首席交易员和清算主管两职。
有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交易员,因操作失误亏损了6万英镑。当里森知道后,却因为害怕事情暴露影响他的前程,便决定动用88888“错误帐户”。
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越来越大的风险,他那时从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为当时日经指数稳定,里森从此交易中赚取期权利金。
在日本神户大地震中,他又多头建仓,最后造成损失超过10亿美元。这笔数字,可以称是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及储备金的12倍。
里森自传中描述:“我为自己变成这样一个骗子感到羞愧。”
从制度上看,巴林银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的兼容。
在损失达到万英镑时,巴林银行总部曾派人调查里森的账目。事实上,每天都有一张资产负债表,每天都有明显的记录,可以看出里森的问题。
里森假造花旗银行有万英镑存款,但这万镑已被挪用来补偿“”账户中的损失了。查了一个月的账,却没有人去查花旗银行的账目,以至于没有人发现花旗银行账户中并没有万英镑的存款。
关于资产负债表,巴林银行董事长彼得巴林彼得巴林说:“若以为揭露更多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就能增加对一个集团的了解,那真是幼稚无知。”对资产负债表不重视的巴林董事长付出的代价之高,也实在没有人想像得到。
里森对这段时期的描述为:“对于没有人来制止我的这件事,我觉得不可思议。伦敦的人应该知道我的数字都是假造的,这些人都应该知道我每天向伦敦总部要求的现金。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是不会有机会开始这项犯罪的。”
如果这些还不够,更大的金融风暴来了!第八书库8shuku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