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桓正色道,“元祗,朕同你今天说的,你可得一一记好了。你觉得大殷当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华族把控朝政。”商元祗答地不假思索。

“是的,那你觉得应该怎样做呢?”

“此事急不得,怕是没有药到病除的灵药,只能徐徐图之。我等凡人天性矛盾,既爱和平也爱争斗,但争斗不是无意义的争斗,百姓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官员们是为了更高的品级。但不论如何争斗,只要大家都有饭吃,国内仍然有上升的渠道,百姓们就不会选择毁掉现有的安稳生活。”

“那具体如何做呢?”

“儿臣知道父皇这些年来一直在同华族较量,让他们挪出些霸占着的位置,分给平民出身的官员,但这些年来收效甚微。儿臣算过,当朝三品以上文武大员一百六十余人,与华族有沾连的占一百二十余人。钱财粮物都是有限的,若要百姓能多分一些,华族就要少拿一些,但是鲜少有人能放弃到手的东西。或许任用从平民晋升的官员做御史监察会有用。”

商桓不置可否,商元祗继续说道,“可是现在官员大都由查举任用,这些官员同儿臣一样,从小养尊处优不知民间疾苦,或许还觉得穷苦百姓懒惰成性天生应作贱民,更加不懂体恤下情。真正来自民间,能够体察民情的官员少之又少,若要改革,必须有新的选用制度。”

商桓点点头。

“只是改革触及华族利益,必定受阻,儿臣刚开始监国,只怕这些老臣心中怨怼。”商元祗迟疑片刻道。

所谓华族,是大殷开国时殷太祖封的二十七姓功臣,除了八姓在历代的纷争倾轧中已然覆灭,其余十九姓互为姻亲,又有亲友门生,势力盘根错节,深为代代帝王忌惮。

朝代更迭,帝王家的子孙大约难逃一死,但华族却可投敌以逃生,而新的王朝在任何领域都需要大量懂得识文认字,乃至有文韬武略的人才,贫苦百姓哪有读书的机会,能够选用的大都还是殷实人家的子孙,因此华族的子孙们往往在新的朝代仍有一席之地,至少并非只有一条绝路。

“确实如此,因此你不可直接与他们对抗,治国理政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是军权,这次我吩咐你主持武举,就是要你有自己的嫡系,你切需谨记,从一开始的人选,你就得自己上心,免得让这些人动心眼,早早卖官鬻爵做了人情。”

“儿臣晓得。”

“你之前还提到,纪钧处有一人来自蜀山?”商桓再次向商元祗确认。

“是的,那人名唤纪灵枢。”

商桓靠回软榻上,闭上了眼睛,“元祗,这些事这么多年我都不曾给你说,我也是从我父皇那里听来的。”

商元祗注意到商桓没有称“朕”,更加屏息凝神留心的听。

商桓的声音低沉了下来,空旷的殿内他的声音更显幽长。

“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国,但是在诸多洞天福地有许多的仙家道门,由他们制定世间的法律。百姓们将自己有仙缘的孩子送去修习,以求飞升。后来此世便有一天地大劫,诸道门中的高人一同以身殉道,修补了行将破碎的世界,余下的道人们聚集在一起开辟了蜀山。由于此世经过修补,其中法则有了缺陷,禁不住世间的动荡,每当蜀山中人推演世间将有战乱时,就会送弟子下山助人间渡劫。这些弟子有惊世之才,曾帮助太祖开国的国师璇玑先生就是蜀山中人。”

如果纪若望在这里的话,她或许会附和商桓,因为商桓这一番话融汇了民间不知多少神话传说,其中璇玑先生的故事最为惊心动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