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张儒寒窗苦读多年才考上了进士,可是却当了多年的县令候补。

现在终于苦熬出头当了县令,成为了主政一方的父母官,自然也是格外的珍惜。

因此县令张儒也是格外的爱惜自己的名声,珍惜自己的羽毛,将自己塑造成为清正严明的形象。

现在通过剿匪的功绩,他这位桥县的县令大人总算是树立了威望,同时让自己在百姓心目中也有了好名声。

只不过张儒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虽然县尉死了,可是还有在当地耕耘多年的县丞李云和主薄朱山。

这两位虽然官职比不上他这个县令,可是他们在当地的关系那是盘根错节,势力很大。

自己倘若想要升迁的话,势必要在桥县做出一番成绩的。

可是要做出一番成绩,势必是绕不开县丞,主薄这些人的。

可是县丞,主薄这些人在桥县影响力很大,而且涉足了许多的产业。

张儒刚到桥县的时候,就想大展拳脚做,他想惩治一批欺压百姓,为祸乡里的乡绅财主。

因为这些乡绅财主以各种手段强占百姓的土地,导致百姓无土地可以耕种,所以自耕农越来越少,导致县里的田赋那是逐年减少。

县里收取的田赋可都是从这些自耕农身上收取的,而乡绅财主自有各种名义不交田赋的。

倘若是让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的话,用不了多久,全县的百姓将没有土地可以耕种,县里也收取不到田赋。

县里每年能够给朝廷上缴多少田赋,那是也是考评一个县令的重要依据。

倘若是自己没有办法完成给朝廷上缴的田赋,那么自己这个县令估计一辈子都难以升迁了。

更为重要的是,那些乡绅财主将百姓的土地侵占后,迫使百姓租种这些土地,又收取高额的租子。

一旦遇到灾荒的年月,百姓辛勤耕种一年最终面临饿肚子的局面,届时百姓很有可能沦为难民,甚至是流民。

沦为难民的话需要自己这个县令去赈济,沦为流民的话他们就可能演变为流贼,届时不仅仅自己的乌纱帽,说不定性命都难保。

正是因为县令张儒看到了周围地区土地兼并引起的后果,所以他才想遏制住桥县的这一股土地兼并之风。

可是奈何他刚上任,不仅仅没有任何的根基,而且威望也是不足。

他刚提出想要整顿县里的土地兼并之风的时候,县丞,县尉和主薄虽然表面上赞成,可是实际上却是阳奉阴违。

在整顿了不到一个星期这个计划就宣告破产了,因为压根就没人当回事。

自从整顿计划破产后,县令张儒这才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强大阻力。

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韬光养晦,除了处理一些例行公事外,就是在县衙后院读书练字。

与此同时,他也是在积极的谋取外部的支持,诸如和回乡颐养天年的吴老大人下棋对弈,希望能够破局。

好在张儒的运气也不错,经过了刘志远的几次事情后,他在县里的威望也是不断的增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